a+ a- print

和平

人本来同样希求和平。编织此心,靠的不是美丽词藻等表面功夫,而是敞开胸襟、表露人性之真诚的坦率对话。

摘自: 《新人间革命》第三十卷(上)《雄飞》

有必要为动不动就喊“排外”或“不宽容”的人进行对话与教育,以此踏实的挑战,结合他们的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助他们达至如地球般宽大的胸襟。不管是否心甘情愿,每个人都共乘这一艘名“地球”号的宇宙船,我们应该睁开心中双眼,看清此简单却又严峻的事实。

摘自: 《拥抱未来》

任何人都能实践“和平教育”,教导儿童有关和平的尊贵。就以一个切身的例子而言,在社区或家中,就生命尊严、人类平等等话题,和青少年促膝畅谈,是具有深长意义的。

摘自: 《拥抱未来》

从得到疗愈的和平之心中萌生“谦虚”,从“谦虚”中萌生“聆听之心”,从聆听之心中萌生“互相理解”,进而从互相理解中萌生“社会的和平”。非暴力是至高的谦虚,也是至高的勇气。

摘自: 《世界由你来改变》(The World Is Yours to Change)

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宝贵、比和平更幸福的了!和平才是人类应迈进的根本的第一步。

摘自: 《新人间革命》第一卷《旭日》

和平是“绝望”跟“希望”的竞争,是“无力感”跟“执着”的竞争。如果“绝望”的无力感继续蔓延,“诉諸暴力”的风气也会相对地增大。亦即是说,这种无力感最后会引发出暴力。

摘自: 《拥抱未来》

所謂的和平,並不是安祥、蠻不在乎地度日,而是要能與使人痛苦的「邪惡」奮戰。以非暴力的方式持續奮戰,在此行動中才有和平可言,不,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如果喪失「與惡奮戰的心」,人們就會變得無力、漠不關心,一旦形成「隨便都好」的潮流時,整個社會就很容易傾向於「戰爭」的方向。

译自: 《池田大作全集第六十五卷 对话》

所谓和平,不单指没有战争的状态,还应该人与人以信赖相连,从而充满生存的欢喜、跃动和希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正是与为人带来憎恶与死亡恶梦的战争完全相反的。

摘自: 《新人间革命》第十四卷《使命》

人类具有无穷的能力,能于最困难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创造更充实和丰饶的价值。当每个人都尽情地开发使用自己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当所有的民众开始为“变革”而团结起来,“和平的文化”、“生命的世纪”必定可以实现。

摘自: 2000年度《和平倡言》

生命尊严,并非一个人能独自展现的。只有在如此互相关联的过程中,他人的生命方可显示其“无可替代”的尊贵一面,而当自身涌现无论如何都要维护到底的心态时,自己的生命也同时会变得尊贵庄严。

摘自: 2013年度《和平倡言》

为和平、人权、人道的奋斗,绝不是像爬到高山的顶峰就可以达到终点那样。重要的是要创建一股一代接一代、谁也阻挡不了的滔滔洪流,并日积月累地把它发展和扩大。

摘自:2012年度《和平倡言》

要从自己身边的具体地方开始,一步一步地,不断扩展周遭的人性纽带,增加新的“邻人”,这才是走向和平最确实的道路。没有这种踏实不懈的努力,是没有希望获得永久的和平。

摘自: 2009年度《和平倡言》

化不信为信,反目为理解,憎恶为慈爱,不言而喻,其根本在“诚实”。用计谋或手段不能耕耘信赖这块友谊大地。

摘自:东亚大学演讲(1991年1月30日,中国澳门)

要建构不以眼前利害得失为重的社会。为此,首先要自尊自重,有自信、毅然地生存。这样的人也能重视他人。

摘自: 《青春对话》

分享此页内容

we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