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普遍的人本主义

为了解决地球的各种问题,一切宗教必须集结睿智,建构民众的广泛共识与认同感。佛法主张,要超越'差异的障碍',透过对话,共同走向社会的和平与幸福。1——池田大作

确立同生为人的共识是池田的中心思想

确立“同生为人”的共识是池田的中心思想 [©Adisa/Dreamstime.com]

如今,人类被其多样性的特质所困扰,迫切需要想方设法跨越彼此间的差异,这是前所未有之事。随着经济一体化与科学技术不停的进步,身为“地球村”一员的我们距离已缩近了;然而价值观与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依旧是纷争与分裂出现的原因。因此,确立“同生为人”这种共识是当务之急。池田哲学思想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池田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寻找并表明人类可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可让人看透彼此表面上的差异,正视大家皆属于同一个人类家族的事实。那也是促成人性升华的要素,其中包括对子女的爱、刻苦耐劳的韧性、行善施恩的慈悲胸怀,与团结一致的精神等。追根究底,这都是从“敬重人类尊严”的人道精神衍生出的价值观。该注意的是,池田的哲学,并非一味地让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成为千篇一律、庸庸无奇之辈的伦理观。他最在乎的,是尊重每个文化、每个人的独特性。透过对话,池田将这思想付诸实行。

池田把一切有助于结合人心、让人相互尊重的人事物定义为“善”,把妨碍人们和睦共处的人事物定义为“恶”。对池田而言,对话的范围远超简单的意见交换。那是为了克服分裂这世界的“恶”,促进以和谐为标志的“善”,所进行的一场精神斗争。如此的对话,是建立新地球文明的根本因素。处在这文明之中的文化和精神传统可交流互动,造福民众。

池田以其对东西方古典文学和哲学的广泛知识,使佛教的入世精神和价值观在现代复苏(1981年6月,意大利,米兰)

池田以其对东西方古典文学和哲学的广泛知识,使佛教的入世精神和价值观在现代复苏(1981年6月,意大利,米兰)

池田思想中的普遍性质,在他的许多演讲内容中清晰可见。池田可以在一次的演讲中论及中国和欧洲的古典名著及哲学,又深讨荀子、周敦颐、雨果、歌德,以及美国文艺复兴思想家埃默森和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并引用佛教经典。池田所作的,是发掘这诸多文化和精神传统中共通之处,倡议何谓幸福人生、公正社会的根本。

池田的著作取材非常广,所讨论的问题从核武器不扩散,到领导人概论、健康与疾病、环保等,著作的形式也由对话录,到诗歌、和平倡言、教育倡言、儿童文学、论述、佛教经典与佛法的讲义等。

以佛教的精神面对苦难

如今,佛教一般被视为欲远离红尘之人所寻求的精神慰藉。在许多人的眼中,修行这古老宗教的最大效益,是达到清净无为的心境。这样的看法,其实是对佛教的精神欠缺正确的认知。佛教原本就是为了让人克服人生必具之苦而出现的,若不投身于这现实社会,痛苦就永远无法克服。

池田的哲学阐明,人们最关注的现代社会问题,其答案和解决之道可在佛法中寻到。池田的做法,让佛教一改其“陈旧”、“神秘”、“只属于亚洲地区”的形象,使其恢复了“切实的生活原理”、“普世”的原貌。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