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我的释尊观

(三)释尊的成道

释迦的悟得

生活于印度的释迦,在进行了一切极端的难行苦行以及与魔的战斗之后,终于获得了这种无上的觉悟。据说那是在他出家后十二年,或者说是七年或六年时的事。假如依据释迦是在十九岁时出家的说法,那么他的成道则是在三十岁,假如依据释迦是二十九岁时出家的说法,那么他的成道则是三十五岁。这时释迦成了一名“觉者”,也就是尊敬的“佛陀”。

这里所说的这一无上的觉悟,汉译写作“无上正等觉”,在经文中则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的觉知、得悟到的佛的智慧;这种智能能够洞照一切真理,显示真理的完整无缺。那么,释迦佛法中所说的无上的觉悟,内容究竟如何呢?另外,在夜色深沉的佛陀伽耶菩提树下的那个晚上,释迦觉悟到的世界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

关于释迦当时所获正觉的内容,通常在佛典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果将这些说法一一加以推敲,到底哪一种说法反映了释迦觉悟的真实内容呢?要对它作出判断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归纳阿含部经典的有关记载,首先可以看到的是,释迦成道的那个夜晚被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初夜、中夜、后夜(也叫做初更、二更、三更),在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即后夜时,释迦获得了大彻大悟。

* * *

关于缘起

就这样,释迦如实看到了众生的生命在三世之中不断轮回的状态,于是进入了后夜即第三更。在这第三更,他获取了有关世界和人生的至极真理。这当然是指释迦的成道了。但他所获取的真理是什么呢?在经典里,有关释迦在第一更和第二更中获得的智慧,都还可以见到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述。但是到了第三更,关于释迦觉悟的内容,则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不同的说法指的是:在有的经典里,认为他觉悟的是十二因缘的原理;在其他文献里,则认为觉悟的是四谛的道理;此外,还有认为他觉悟的是“取得不老、不病、不死、不忧、不染等无上安稳”的思想。

因此,在现代学者中间,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但是根据一般的看法,释迦当时悟得的是缘起的原理

* * *

十二因缘说,是释迦根据自己所悟的缘起法则,为使众生容易领会其中精神而说的。因而具有使这种法则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强烈倾向。释迦出家的动机,正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就是为了破除这种摆脱不了生老病死之苦的人类宿命。因此,如何克服生老病死,必需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释迦解答了它,并获得了悟。

释迦所觉悟的这一微妙法门,确实足以现实地解决人类的生老病死问题。可是,找不到正确表现这种觉悟的文字语句了。其原因在于,释迦的觉悟,其内容决不是可以用固定化的语言来表达的。“缘起”原理具有极其微妙的构造,它是诸法的真理。所以,即使对它作原封不动的繁复叙述,恐怕众生也不会理解吧。于是,释迦就根据人类的现实状况,从大众容易领会的地方说起。所谓容易领会的地方,我以为那首先便是十二因缘。

* * *

从根本上说,所谓的十二因缘,就是在生老病死的问题上,首先是从提出“为什么有老死”这一问题为发端的。于是对此解释道: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有“生”。人类之死虽然带有极度的恐怖和难以忍受的苦恼,但这种苦恼的根源在于人的出生本身。生是死这一苦恼的根源,所以说:“老死缘生而有”,这是逆推式的说法。那么,又比如说,生又“缘何而有”呢?答案是,它就在人类的生存这一具体的现实之中。这一生存,虽也有译作“有”的,但按理说,“有”应该是一个支持“生”的概念吧。

然后,生存或者由于执著和求取(“取”)的感情而生起,而这种执著则终因盲目性的欲望(“爱”)而引起。盲目性的欲望因感受(“受”)而起,感受则根据接触也就是(“触”)而产生。再其后,触依靠感觉作用(“六处”)形成,而感觉则由于事物及其形态也就是“名色”而具有。名色由“识”的思索作用引起,思索则因有现象(“行”)而发生。最后,这种现象归根结底依赖于迷妄即“无明”。所以,人类的“苦”的根源,最终应归结于“无明”。这就是释迦宣说的有关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它把人类之所以反复轮回于三界六道的原因分为十二个环节加以论述。因此,释迦在这里想说的是苦恼的原因,这原因就在于人类沉溺于无明之中。所以如果灭尽无明,那么,这十二因缘的锁链就倒了过来,就不会有老死,就会达到安心立命、不可动摇的境界了。这就是被称为“还灭十二因缘”的理由。

这十二因缘说,的确是一种适用于受缘起原则支配的人类社会的说法,但它也可以被人作这样的理解,即它是为了说明人类因无明之故而遭受不幸所使用的简便方法。因此我想,即使释迦悟得的真理在“缘起”上,但十二因缘也决不是它的本质。不如说,释迦明确地洞彻了的世界,并非作为瞬间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变化不息的“生命之法”。

如果我们对大宇宙的状况冷静地加以凝思,乍看那寂静的太虚,其中也记录着时刻变化和生灭的节奏。即使以每一个人来说,也是这样,老而死,死而再生。社会和自然,也都没有短暂的静止。凡是森罗三千中的生命,都要依赖某种条件而生灭。而且,大宇宙的变化和生灭,还会影响到自然的生灭变化,而这些又密切关系到人类生命。万物就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中“全体关联”,也就是因缘起的状态而存在,而死灭。这便是一切事物的不可否认的原理,这便是实相。我确信,释迦的觉悟所意向到的世界,便是这样一个世界:在它的万物之间,既有因,也有果,又有缘;它是一个严格遵循因果规律的生命的不可思议的实体——他的觉悟便是对这种实体所发出的感叹。

现在,释迦成了“佛陀”即“觉者”,他自身已完全从这种恶之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游戏于“生命之法”中。大概再没有比这更高的“法乐”了吧……

倘若以凡夫的推测来考察释迦当时的心境,这样的状况就浮现出来了……

来源: 《我的释尊观》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