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建設人類的共生時代 (2020年)

2020年「SGI日」紀念和平倡言(摘要)

請按此下載2020年《和平倡言》全文(PDF檔)

正當人們日益擔憂全球暖化的影響不斷升級之際,去年9月於聯合國舉行了氣候行動峰會。氣候變化威脅著地球上全人類和子孫後代。和核武器一樣,它左右著人類的命運。

由於氣候變化的問題無人能夠倖免,為了謀求對策,它有可能成為一個契機,促使全球人類達致前所未有的團結和行動。我要通過三個觀點,談論形成這種強有力的行動與團結所需的要素。

不讓任何人掉隊

第一個觀點,是決不把在困境中掙扎的人置諸不理。在討論氣候變化的影響時,一般傾向把重點放在經濟損失或其他可量化的指標上。但這些宏觀經濟指數未必能反映許多人的實際痛苦,我認為,我們必須同時關注喪失家園的悲痛這一點,並為此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我認為,這項挑戰的核心是承諾「絕不遺棄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通過履行這一承諾,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能將氣候變化這前所未有的危機,轉變為改變時代潮流的契機。

從事建設的挑戰

第二個觀點,是共同採取建設性行動的重要性,而不僅停留於傳達共同的危機感。如果人們只專注於自身所面臨的威脅,將造成那些自認為沒有受到直接影響的人對威脅漠不關心;即使意識到威脅的嚴重性,也可能被一種無力感所淹沒。我們必須提出一個明確的願景,使人團結一致。

青年主導的氣候行動

第三個觀點,是努力使今後的十年成為青年為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十年,以配合「聯合國行動十年」於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當青年對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屈不撓的樂觀主義相融合時,將產生無限的可能性。

我提議每年舉行青年氣候峰會,作為聯合國開闢新軌道的途徑,並建議聯合國與民間社會協調,通過舉行各種活動,提供更多機會讓青年領導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為鞏固這一趨勢,我建議安全理事會將遵循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250號決議,讓青年持續參與相關氣候的決策。

應邀請世界的青年作為主要夥伴參加紀念聯合國成立七十五週年的活動。我深信,只要青年團結一致,就不會有無法打破的僵局。

使TPNW早日生效

接下來,我想針對四個主要領域提出具體建議,以建立一個人人都可以活得尊嚴和安心的可持續全球社會。

第一個是關於《禁止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簡稱TPNW)。使此條約生效需要50個國家批准,現今已獲得35個國家批准。我要強烈呼籲,必須確保TPNW在今年,即廣島和長崎原子彈投下七十五週年內生效。這將使2020年成為人類終結核時代的一年。

美國與俄羅斯核裁軍基礎的《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的失效,將導致核軍備競賽捲土重來。因此迫切需要使TPNW早日生效,去扭轉這一趨勢。今後要全力關注的是TPNW生效後必須立定「禁止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核武器」這規範。

我建議在廣島或長崎舉行「朝向無核武器世界的人民論壇」,落實TPNW締約國第一次會議,彙集原爆倖存者、自治政府和民間社會的代表。其中一個關鍵主題應是「生命的權利」,尤其應集中討論國際人權法。

核裁軍多邊談判

第二,我呼籲將兩項協定列入4月和5月舉行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簡稱NPT)締約國審議大會的最終成果報告。第一份協定是開始多邊核裁軍的談判;第二份協定則是商討包括人工智能(AI)和核武器在內的新興技術問題。

關於第一點,我認為有必要延長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簡稱《新裁武條約》),然後就核裁軍展開多邊談判。我提議,在將《新裁武條約》延長五年的基礎上,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應開始就新的核裁軍條約展開談判,首先著手討論有關核裁軍的核查制度。

我還希望在NPT審議大會上達成共識的,就是加深對核武器相關系統的網絡攻擊,及將AI導入此類系統的運作所構成威脅的認知,進而開始商討制定禁止條例。

減少災害風險

我的第三個建議,是有關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

應對氣候變化,不僅限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迫切需要採取措施,降低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害。

下一屆全球減少災害風險平台(Global Platform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簡稱GP)定於2022年舉行,我建議這次會議在日本召開。我希望以地方政府在面對氣候引發災害時所發揮的作用,作為下一屆GP2022的主題之一,讓會議成為各自治政府之間建立夥伴關係的機會。

我認為日本,以及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沿海地區自治政府,可以分享應對氣候變化和減輕災害方面的經驗及有效做法,使到亞洲整體能在減輕災害危機方面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應。

我希望GP2022會議將優先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使那些受氣候災害影響最嚴重的人士不至於掉隊。婦女對在當地社區內建立相互支持的網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災害管理措施,都應該反映婦女的心聲,這將是打造韌性社區的關鍵。

危機中的兒童和青年教育

我的四項建議中的最後一項,是關於加強支持因武裝衝突或自然災害而失去教育機會的兒童與青年們。

守護承擔下一代的兒童與青年的人權和未來發展至為重要,是建立可持續全球社會的基石。我們絕不能遺棄生活在衝突或災難國家的兒童與青年,讓他們成為「失落的一代」。

我敦促國際社會鞏固「教育不能等待」全球基金的財政基礎,以便加強緊急情況和長期危機下的教育支援。此時應該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一目標,商討如何通過如國際合作稅和其他創新融資機制等管道籌集更多資金,包括設立一項專門用於教育的國際合作稅。

國際創價學會今後會繼續呼籲並落實「為教育的社會」,同時致力於促進「民眾的、由民眾發起的、為民眾的自強運動」,以不斷擴大的全球團結力量,應對氣候危機和其他挑戰。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