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對話的真正價值在於人的精神互相碰撞、交織的過程,此要勝過對話所能得到的成果。
摘自: 巴勒莫大學演講(2007年3月23日,意大利)
在自己生活的社區推廣「對話」,就是給自己開闢一個被他人接納、有歸屬感的「安心空間」。
摘自: 2014年度《和平倡言》
熱情引發熱情,真心引發真心,生命共鳴的樂曲就是對話。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二十卷〈友誼之路〉
真正的友情對話超越民族、國境,超越利害,超越所有分裂的壁壘。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三十卷(下)〈誓願〉
對話宛如一場歷險的旅程,那是人人都可參與的。有時,它甚至連歷史都能夠改變。
摘自: 2008年8月6日《國際新聞社》〈對話的文明〉
對立和緊張狀態無法阻擾對話,不願意去了解對方才是最大的障礙。主動展開對話是最要緊的一步,一切都由那一刻開始。
摘自: 2016年度《和平倡言》
無論與鄰人的對話,還是與歷史、自然或宇宙的對話,只有在對話的開放空間裡,人才能保障其整體人性。
摘自: 克萊爾蒙特・麥肯納大學演講(1993年1月29日,美國加州)
要有與人見面和對話的勇氣!「選擇對話」本身就是和平的勝利,也是人性的勝利。
譯自: 《池田大作全集第一百三十四卷 隨筆》
如果沒有對話,人類只得在獨善其身的黑暗中摸索。對話可說是在黑暗中互相照亮對方足下,找出應行之道的燈火。
摘自: 2002年度《和平倡言》
在戰爭及紛爭的背後有相互存疑的心態。打開「對話之窗」就是將這層陰霾抹去的第一步。為了世界和平,我們絕對不能容許任何民族、任何國家被國際社會孤立。
摘自: 《擁抱未來》
「只有對話才是和平的王道」——只要人類歷史不停止前進,人類就不得不永遠肩負這一命題。不管遭受多少冷嘲熱諷,到最後也不能放棄吶喊。
摘自: 2005年度《和平倡言》
人生經歷迥異的人,互相開誠布公地對話交流,能使彼此覺醒到獨自一人至今察覺不到的新景象,通過人格之間的共鳴,能孕育出新的創造性。
摘自: 2016年度《和平倡言》
對話的目的,並不是單為了表白個人立場,或說服他人來認同自己的觀點。成功的對話,是必須以敬重生命的尊嚴為前提才能夠進行的。而其中發揮出推動作用的,是在面臨個性或觀念上的差異時也堅持去理解學習的決心。
摘自: 2008年8月6日《國際新聞社》〈對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