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對話作為通往和平的道路

『只有對話才是和平的王道』——只要人類歷史不停止其前進,人類就不得不永遠肩負這一命題。不管遭受多少冷嘲熱諷,到最後也不能放棄這吶喊。1——池田大作

與締結EC(歐洲共同體)之父卡雷爾基博士進行對話(1970年10月,東京)

與締結EC(歐洲共同體)之父卡雷爾基博士(Richard Coudenhove-Kalergi)進行對話(1970年10月,東京)

1960年,32歲的池田就任創價學會第三任會長。在接下來的10年中,創價學會快速成長,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宗教組織,其出現在日本社會引起一番爭議,讓其飽受社會的歧視。學會會長之職雖然壓力沉重,但池田就任後就立即帶領學會往社會行動方面發展,因他深信,宗教的真正價值,在於為人類確立和平及幸福。

池田對對話的力量與可能性堅信不移,這是他和平哲學的中心思想,他在許多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來討論這一點。

池田對對話的信念,與甘地及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等人的非暴力思想所含的道理是一脈相通的——池田和這兩位先輩一樣,對人及人的能力懷有堅定信念,對「暴力終究於事無補」也抱著切實的認知。莫爾豪斯大學(Morehouse College)馬丁・路德・金禮拜堂(Martin Luther King Jr. Chapel)院長勞倫斯・卡特(Lawrence E. Carter),曾經稱許池田為將馬丁・路德・金和甘地哲學付諸行動的人。

池田在美國哈佛大學與學生談話(1991年)

池田在美國哈佛大學與學生談話(1991年)

1970年代中期,為了推動及鼓勵對話,池田開始拜訪東西方諸國的領導人。

池田曾經寫道,問題不勝枚舉但「只要是由人引起的問題,人就一定能用自己的雙手來解決。無論花費多少時間,只要不放棄努力解決問題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認為其關鍵就是曾於過去的倡言中所提到的『對話』。」2

過去40多年來,池田在和數以百計的人物會面談話時,屢屢表達對對話的信念,不斷揣摩印證,這些人物包括了人文、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藝術各領域的權威。

與湯因比的對話

池田與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於1973年在倫敦合影

池田與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於1973年在倫敦合影

啟發池田尋求對話的一個重要因素來自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池田和湯因比分別於1972年和1973年在倫敦晤談。湯因比的歷史學特別注重宗教的角色,強調它是人們應付生活挑戰的活力泉源,並且視佛教為適合現代文明的哲學。湯恩比博士邀請池田到倫敦,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他們的討論為期4天,其成果及後續的書信交流在1976年首先以日文發行,之後中文版亦問世,書名為《展望二十一世紀》。

湯因比鼓勵池田與文化界及學術界的代表性人物對話,共同探討現代文明的相關問題。在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時,湯因比交給池田一張名單,建議他去聯繫名單中國際知名的有識之士。

池田繼續馬不停蹄地與人會晤、對話,其中有一部分的對談內容已經被收為專書,出版問世,並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最近發行的書包括了與和平學者博爾丁(Elise Boulding)、未來學學者亨德森(Hazel Henderso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羅特布拉特爵士(Joseph Rotblat)及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對談錄。這些對話揭櫫了對人類普世價值的廣泛追求,以及將人類豐富而多樣的智慧傳統,應用於處理全球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回顧歷史,池田在冷戰時期為了與中國、美國及蘇聯的中心人物對話而作的努力,顯得特別有意義。同樣地,池田由1960年代起於日中關係正常化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今也獲得廣泛的肯定。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