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公明黨
出任會長初期,池田大作作出了他最具爭議的決定。他於1964年成立了公明黨。政黨把原本無黨派的創價學會候選人歸為一體,讓他們得以在日本政治結構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便有效地順應民心,為民施政。池田認為,佛教思想趨向和平,推崇慈悲仁愛的精神,改革日本政治,讓其正視人民的福利,並致力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之務,需要由以此思想為宗旨、敬重生命尊嚴的政黨來承擔。簡言之,成立公明黨的基本目的,在於實現以慈悲、珍愛生命等佛教理念為施政基礎的政府。
另外一個理由是,日本社會需要更廣大的政治代表。正如池田所說:
「日本沒有真正的民眾政黨。保守黨站在維護大企業的立場,革新黨則把基礎建立在一些有組織的勞動工人。可是,民眾多樣化,人數最多、最需要政治關照的是革新黨也照顧不到的無組織的工人。為了把政治還給民眾,非成立新的政黨不可。那必須是個以全民眾,而非單單有組織的工人為基礎的政黨。」1
再者,當時政治體制反映了冷戰時期的分裂狀況:「現有政黨不是追隨美國,就是順從蘇聯,都欠缺政黨應有的自主性。人們由衷期待政黨能不被意識形態或他國意向左右,把民眾的幸福與和平擺在第一位,從『中道』立場領導政治。」2
關於日本政黨不應受冷戰意識形態左右這一點,池田詳加解釋:
「戶田會長還認為,日本是唯一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面對在冷戰中日趨嚴重的核武器威脅,有責任呼籲反對核武器,成為倡導世界和平的國家。戶田會長深切體悟到,為了使日本能朝這方向發展,其政治家必須實踐他所提倡的地球民族主義,即所謂的地球共同體意識。然而,冷戰的對立情況被原封不動地搬進日本政界。」3
公明黨傾力促進社會福利,旨在「使政治反映佛法的慈悲精神」4。正如其名字所示,該黨的其中一個政治目的,是剷除日本社會和政治結構的貪腐現象。當時的政治體制,基本上與二戰期間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徒具戰後盟軍所強制實行的民主外表而已。
一個個別獨立的組織
雖然公明黨是根據佛法的慈悲和尊重生命的原則而創立,並得到創價學會會員的支持,但無論在結構上或組織上,這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團體。
池田在其書中寫道:「為了實現以佛法所教示的慈悲與生命尊嚴的哲理為根本的政治,我們創立了公明黨。但是,這和宗教直接介入政治截然不同。公明黨的目的是貢獻國民,和學會在運作等方面界限分明……宗教是耕耘人的精神的大地,在廣闊的大地上發芽、開花、結果的草木,也就是廣義的文化,其中包括了政治。我們耕耘精神土壤,撒播了政黨的種子。今後自然要全力支持,但草木如何生長,開出什麼樣的花,能否結果,就是它自己的責任了。」5
公明黨的代表不得兼任創價學會領導的職務;創價學會會員可自由支持任何政黨或候選人;公明黨可在創價學會內外招收黨員。
此外,雖然池田創立了公明黨,但他一開始即表明自己無意參政,並特意抽身不當公明黨的領導人。他只對該黨提過一次政策上的建議:「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致力和中國恢復邦交。」6
池田心裡很清楚,公明黨在日益壯大的情況下,將威脅到現有的政治體制,使到他自己和創價學會成為眾矢之的。
當池田於1966年訪問巴西時,有記者問他是否有意在其他國家成立政黨。他回答說:
「在各國,如何處理政治,應該交由各國會員互相商量做出決定,而非由我這個日本人統籌決定或指示,這是絕對不行的。所以我認為,在巴西或其他國家根本不需要成立政黨。」7
今天,創價學會和日本公明黨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獨立的政黨和它的支援組織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