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人本來同樣希求和平。編織此心,靠的不是美麗詞藻等表面功夫,而是敞開胸襟、表露人性之真誠的坦率對話。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三十卷(上)〈雄飛〉
有必要為動不動就喊「排外」或「不寬容」的人進行對話與教育,以此踏實的挑戰,結合他們的心、開闊他們的視野,助他們達至如地球般寬大的胸襟。不管是否心甘情願,每個人都共乘這一艘名「地球」號的宇宙船,我們應該睜開心中雙眼,看清此簡單卻又嚴峻的事實。
摘自: 《擁抱未來》
任何人都能實踐「和平教育」,教導兒童有關和平的尊貴。就以一個切身的例子而言,在社區或家中,就生命尊嚴、人類平等等話題,和青少年促膝暢談,是具有深長意義的。
摘自: 《擁抱未來》
從得到療癒的和平之心中萌生「謙虛」,從「謙虛」中萌生「聆聽之心」,從聆聽之心中萌生「互相理解」,進而從互相理解中萌生「社會的和平」。非暴力是至高的謙虛,也是至高的勇氣。
摘自:《世界由你來改變》(The World Is Yours to Change)
沒有什麼比和平更寶貴、比和平更幸福的了!和平才是人類應邁進的根本的第一步。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一卷〈旭日〉
和平是「絕望」跟「希望」的競爭,是「無力感」跟「執著」的競爭。如果「絕望」的無力感繼續蔓延,「訴諸暴力」的風氣也會相對地增大。亦即是說,這種無力感最後會引發出暴力。
摘自: 《擁抱未來》
所謂的和平,並不是安祥、蠻不在乎地度日,而是要能與使人痛苦的「邪惡」奮戰。以非暴力的方式持續奮戰,在此行動中才有和平可言,不,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如果喪失「與惡奮戰的心」,人們就會變得無力、漠不關心,一旦形成「隨便都好」的潮流時,整個社會就很容易傾向於「戰爭」的方向。
譯自: 《池田大作全集第六十五卷 對話》
所謂和平,不單指沒有戰爭的狀態,還應該人與人以信賴相連,從而充滿生存的歡喜、躍動和希望。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正是與為人帶來憎惡與死亡惡夢的戰爭完全相反的。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十四卷〈使命〉
人類具有無窮的能力,能於最困難條件下開拓新的局面,創造更充實和豐饒的價值。當每個人都盡情地開發使用自己這種偉大的精神力量,當所有的民眾開始為「變革」而團結起來,「和平的文化」、「生命的世紀」必定可以實現。
摘自: 2000年度《和平倡言》
生命尊嚴,並非一個人能獨自展現的。只有在如此互相關聯的過程中,他人的生命方可顯示其「無可替代」的尊貴一面,而當自身湧現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到底的心態時,自己的生命也同時會變得尊貴莊嚴。
摘自: 2013年度《和平倡言》
為和平、人權、人道的奮鬥,絕不是像爬到高山的頂峰就可以達到終點那樣。重要的是要創建一股一代接一代、誰也阻擋不了的滔滔洪流,並日積月累地把它發展和擴大。
摘自: 2012年度《和平倡言》
要從自己身邊的具體地方開始,一步一步地,不斷擴展周遭的人性紐帶,增加新的「鄰人」,這才是走向和平最確實的道路。沒有這種踏實不懈的努力,是沒有希望獲得永久的和平。
摘自: 2009年度《和平倡言》
化不信為信,反目為理解,憎惡為慈愛,不言而喻,其根本在「誠實」。用計謀或手段不能耕耘信賴這塊友誼大地。
摘自: 東亞大學演講(1991年1月30日,中國澳門)
要建構不以眼前利害得失為重的社會。為此,首先要自尊自重,有自信、毅然地生存。這樣的人也能重視他人。
摘自: 《青春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