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早年生活

池田大作於1928年在東京出生,一家以海苔養殖業為生,家中有八個孩子,池田本身排行第五。

池田十九歲時

池田十九歲時

池田年輕時身體極為虛弱,並罹患肺結核。醫師預測他或許活不過30歲,這造就了他不願浪費生命任何一刻的堅毅個性。

池田在日本東京長大,當時恰逢日本殖民朝鮮與台灣的年代,軍國主義政府正逐步地把全國推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日本舉國各界——從家庭、工廠、學校到宗教團體,都被迫為戰爭服務。一切反對的聲音均被殘酷地鎮壓。

這也是池田追求和平的原點。每當他憶起此段過往時,對於軍事政府的愚蠢蠻橫,依舊感到滿腔憤慨。二戰於1940年代爆發,池田當時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少年。大多數的日本家庭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蒙受慘重的打擊,池田家也不能倖免。他們曾經因為房子兩度在空襲中被炸毀,而被迫在一個彈坑中露宿風餐。

池田小學時期的照片

池田小學時期的照片(左起第一排第四個)

池田的四位兄長均被徵召入伍,長兄喜一也是其一。池田在談話與寫作中時常提到喜一。他說,喜一在一次休假回家時,向他描述日本軍在中國的殘暴行為,語氣充滿厭惡。他也提到,戰爭結束後,全家苦苦等待喜一的回歸,最終卻盼來他戰死在沙場的消息。他還指出,母親默默地收下喜一白色骨灰壇的情景,是他一生都無法忘懷的。池田寫道:「除了憤怒之外……我深切體認到戰爭多麼殘酷、愚昧、毫無意義。」 1

對於許多和池田同世代的年輕人而言,戰爭的結束,並沒有讓他們松一口氣,卻反而加重他們的哀痛與困惑。他回憶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時,我才17歲。那時候的青年們精神上被敷上一層難以磨滅的空白。被燒毀的不僅僅止於國土,從戰前開始即大肆灌輸的狂熱的軍國主義價值觀的虛偽性在戰後暴露無遺,因而也隨即土崩瓦解……我也一樣,對於那些當年曾歌頌美化戰爭,將許許多多年輕人犧牲在戰場上,但在戰後卻搖身一變,成為追求和平與民主主義的知識份子。無論他們如何打扮自己,這些權貴們的花言巧語,我是絕對無法相信的。」2 [參見全文]

分享此頁內容

we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