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普遍的人本主義

為了解決地球的各種問題,一切宗教必須集結睿智,建構民眾的廣泛共識與認同感。佛法主張,要超越『差異的障礙』,透過對話,共同走向社會的和平與幸福。1——池田大作

確立「同生為人」的共識是池田的中心思想

確立「同生為人」的共識是池田的中心思想 [©Adisa/Dreamstime.com]

如今,人類被其多樣性的特質所困擾,迫切需要想方設法跨越彼此間的差異,這是前所未有之事。隨著經濟一體化與科學技術不停的進步,身為「地球村」一員的我們距離已縮近了;然而價值觀與人生觀等方面的差異,依舊是紛爭與分裂出現的原因。因此,確立「同生為人」這種共識是當務之急。池田哲學思想再三強調了這一點。

池田哲學的主要特點,是尋找並表明人類可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可讓人看透彼此表面上的差異,正視大家皆屬於同一個人類家族的事實。那也是促成人性昇華的要素,其中包括對子女的愛、刻苦耐勞的韌性、行善施恩的慈悲胸懷,與團結一致的精神等。追根究底,這都是從「敬重人類尊嚴」的人道精神衍生出的價值觀。該注意的是,池田的哲學,並非一味地讓來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都成為千篇一律、庸庸無奇之輩的倫理觀。他最在乎的,是尊重每個文化、每個人的獨特性。透過對話,池田將這思想付諸實行。

池田把一切有助於結合人心、讓人相互尊重的人事物定義為「善」,把妨礙人們和睦共處的人事物定義為「惡」。對池田而言,對話的範圍遠超簡單的意見交換。那是為了克服分裂這世界的「惡」,促進以和諧為標誌的「善」,所進行的一場精神鬥爭。如此的對話,是建立新地球文明的根本因素。處在這文明之中的文化和精神傳統可交流互動,造福民眾。

池田以其對東西方古典文學和哲學的廣泛知識,使佛教的入世精神和價值觀在現代復甦(1981年6月,意大利,米蘭)

池田以其對東西方古典文學和哲學的廣泛知識,使佛教的入世精神和價值觀在現代復甦(1981年6月,意大利,米蘭)

池田思想中的普遍性質,在他的許多演講內容中清晰可見。池田可以在一次的演講中論及中國和歐洲的古典名著及哲學,又深討荀子、周敦頤、雨果、歌德,以及美國文藝復興思想家愛默生和惠特曼等人的思想,並引用佛教經典。池田所作的,是發掘這諸多文化和精神傳統中共通之處,倡議何謂幸福人生、公正社會的根本。

池田的著作取材非常廣,所討論的問題從核武器不擴散,到領導人概論、健康與疾病、環保等,著作的形式也由對話錄,到詩歌、和平倡言、教育倡言、兒童文學、論述、佛教經典與佛法的講義等。

以佛教的精神面對苦難

如今,佛教一般被視為欲遠離紅塵之人所尋求的精神慰藉。在許多人的眼中,修行這古老宗教的最大效益,是達到清淨無為的心境。這樣的看法,其實是對佛教的精神欠缺正確的認知。佛教原本就是為了讓人克服人生必具之苦而出現的,若不投身於這現實社會,痛苦就永遠無法克服。

池田的哲學闡明,人們最關注的現代社會問題,其答案和解決之道可在佛法中尋到。池田的做法,讓佛教一改其「陳舊」、「神秘」、「只屬於亞洲地區」的形象,使其恢復了「切實的生活原理」、「普世」的原貌。

分享此頁內容

we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