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與慈悲
即使某人發現自己處於困境,如果身邊出現願意與他並肩作戰的同伴,就有可能找到前進的道路。同樣的,當面臨貧窮或疾病時,由於知道擁有同伴的支持,便能大大改變面對困境時的姿態,這是佛教哲學的核心思想。
摘自: 2020年度《和平倡言》
慈悲的「悲」是「同苦」之意,因為「想救」才會煩惱「怎麽救才好」。有這份慈悲才能使智慧湧現。
摘自: 《法華經的智慧》
只有在社會中推廣這種利他也利己的生活態度,才能撥開混沌黑暗世紀的烏雲,迎來晴朗的明天。
摘自: 2010年度《和平倡言》
無論自己處於任何困難艱苦的狀態,也能為他人的心燃點火焰,此火焰不但能消除他人痛苦的烏雲,也同時能消除覆蓋自己心中的陰霾。
摘自: 2014年度《和平倡言》
希望友人幸福的勉勵話語化作復蘇之光,喚起勇氣與力量。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三十卷(上)〈雌伏〉
鼓勵眼前一個苦惱的人,給與勇氣,使之復甦,就是實現生命尊嚴社會最踏實的第一步,將成為和平建設的起點。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三十卷(上)〈雄飛〉
真心沒有國境,沒有年齡之隔。從關懷對方的一念產生的語言激起強烈的共鳴。
摘自: 《新人間革命》第二十三卷〈未來〉
世間有許多心靈受創的人,我們應對他們伸出援手。對他人伸出援手,其實是在治癒自己。
摘自: 《法華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