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中國人本主義的傳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1992年1月30日)


  池田大作會長於1992年1月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發表演講。本網在此轉載全文:

  尊敬的高錕校長先生,中文大學有關先生們:

  今天,承蒙惠賜無上榮耀的「傑出訪問教授」稱號,謹致衷心感謝。此外,承蒙日本總領事館久保田總領事的出席,謹致由衷的謝意。

  想到與貴大學的深厚緣分,這一榮譽對我來說無比喜悅,感慨無量。

  創價大學創立之初,第一個進行教育交流的就是貴大學。現在,交流已擴展到26個國家和地區的40所大學,但難忘的起點在貴大學。

  貴大學與創價大學之間的教師,學生的相互往來也已經有二百幾十人之多。

  高校長也是創大名譽博士,去年春天在創價大學作過感人肺腑的紀念講演,曾強調教育、學術交流的意義在于推進「全球調和與和平」,至今難以忘懷。

  瞻望遙遠的未來,我極其希望與貴大學的無比寶貴的友情更加深厚,更加牢固。

  下面,請允許我借致謝之機,略述所感。

思想主義應侍奉人

  去年,以海灣戰爭起首,以蘇聯消滅落幕,是世界史恍如地殼變動般大動蕩的一年。「沒有劇本的戲劇」這句話正貼切地描寫了這幾年的國際動態,無論多麽練達的歷史家,肯定也不能洞察。

  尤其是延續了六十九年的蘇維埃聯邦簡單的消滅,似象征著法西斯主義與共産主義這兩種思想體系如脫繮之馬般狂跑的二十世紀的收場。激蕩的潮流在質問我們:到底是人應侍奉思想主義,還是思想主義應侍奉人?

以人爲本的思考

  那麽,對于現在來說,什麽才是重要呢?簡單地說,我認爲應該不斷地以「人」爲中心,通過「人」的實踐,來驗證其正確與否。貴大學作爲宗旨的《論語》「博文約禮」——廣學博識,但不以博識爲滿足,還重視以禮、即實行來檢束知識——不正是對此的訓誡嗎?豈但如此,我並且認爲「博文約禮」這句話裏,凝縮著中國式構思、中國式思考,即無論在形而上領域,還是在形而下領域,都經常不休地探求以人爲機軸,以人爲本的思考。

  假如名之爲「中國的人本主義」,那麽,這種清醒的、踏實的想法,不正是被狂暴的思想體系弄得神魂顛倒的二十世紀末,現今歷史上的必要條件嗎?

「節度感覺」

  象徵著這種「中國的人本主義」的,就可舉出有名的「中庸」這一詞語。無須引用《論語》中的「其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一句,也可以知道以孔子爲始的衆多優秀中國思想家,一直用「中庸」、「中道」、或「中」來強調「其至矣乎」,即道德的最高目標。一言蔽之,這一關涉多歧的概念的特征,就在于作爲人生活所不可欠缺的「節度感覺」。

  《中庸》有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把表現爲喜怒哀樂之前一貫不偏不倚的心的中正、平正叫作「中」,那麽,對思想體系的狂信、盲信、輕信等就會無隙可入,因爲這些歪曲的心,必然以民族的、或階級的憎惡等歪曲感情作爲背景。而「中」之發,要達到合乎事物節度的「和」的狀態,具有這樣的「節度感覺」的人就會立刻意識到,爲正義之名而使幾百萬人犧牲的地獄般的光景是何等異常,那種正義是何等的可疑。

  因此,所謂「中庸」,對諸位無須贅言,並不單是指政治的中間、中立、妥協、折衷等範疇,而是深入各個的實際存在,促進著一種激烈而嚴格的生活方式。

「中庸」的實踐比治國平天下更難

  孔子說得非常清楚:「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就是說,與治國平天下相比,與辭退高官爵位相比,與赤腳踏過白刃相比,中庸的實踐是至難的。

  振奮所有的精神力量,以最謹慎的態度來面對現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達成「中庸」。至此,「中庸」超越了所有的社會變革,而以人的內部變革作爲第一義,可稱爲帶有理想主義性質的人格主義。正因爲如此,「節度感覺」也不單是所謂保持圓滑人際關係等表面的、他律的方法,而意味著一種自覺到「自身」的自我規律和修養。這裏,不正是蘊涵了通過人這一回路實行、驗證一切的,「中國的人本主義」的卓越與革新的性質嗎?佛法正是「中道」。

「人本主義」在動蕩時代尤其重要

  十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杜巴裏(William Theodord de Bary)教授應邀在貴大學的錢穆紀念堂演講,曾述及中國傳統思想的優美思想質素:「儒教述說在世界變革過程中,人起著中心的、創造的作用。從這觀點來說,儒教是以人爲中心的思想。」我感歎,這一語道破了不介于外在因素,而仍然內藏著變革能力的中國人本主義的特性。

  「中國的人本主義」原形,是在春秋末期亂世,人在拼命尋找生存意義的艱難苦鬬中形成的。同樣地,在混沌的今日,當人在摸索如何創造曆史時,中國的傳統對于構築新的人類世紀將作出巨大的貢獻。

  基于這點,我祝願貴大學如校徽上的鳳凰般,在二十一世紀的亞洲、乃至全世界的長空上高翔,爲世界帶來光輝燦爛的希望。

友情四時而不衰

  最後,我要引用從年青時候就無比崇敬的諸葛亮的一句名言奉獻給諸位,以結束我的講話。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謝謝。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