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二十一世紀的大學——世界公民的搖籃(美國創價大學,2005年5月22日)


  2005年5月22日,美國創價大學創辦人池田會長,為該大學第一屆畢業典禮,以書面發表「二十一世紀的大學——世界公民的搖籃」為題的紀念演講,於此刊載全文。

  美國創價大學第一屆生的各位,迎接到光輝燦爛的畢業典禮,衷心恭喜!

  美國創價大學各位偉大的先鋒,全員都是光榮的勝利者,全員都是擁有最高尊貴使命的「至寶」。

  我很想馬上飛向聳立在亞里索維耶荷(Aliso Viejo)山丘上的校園,和你們逐一握手,對你們說:「你們認真地奮鬥過來,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徹底勝利了,恭喜!謝謝!」,來祝賀你們畢業。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抱著萬般的感謝與祝福,我想以此文贈予各位新出發的同學們。

實現青春時代的誓言

  各位遠離故鄉,認真求學。

  我2月在東京曾與肯尼亞的馬塔伊(Wangari Maathai)博士見面。她也和各位一樣,於青春時代為了求學而遠渡外國。眾所皆知,她是位婦女環境運動家,去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博士為了改善肯尼亞人民的生活與保護環境,勇敢地超越嚴酷的迫害與彈壓,於三十餘年間,與許多婦女一起不斷進行植樹運動。

  由七株幼苗開始的植樹,現在已變成了三千萬株,支持著非洲許多人民的生活,為地域的和平與安定做出貢獻。

  博士的聰明才智與包容力,以及不屈於任何彈壓的強韌精神,這力量是如何培養起來的?

  博士回憶說,在美國擁有良師益友的大學生活,對她有很大的影響。

  博士說,大學的老師們,如同對待親生女兒一般疼愛年輕的自己。

  博士尊敬的某位老師,他的辦公室位於學生常經之路,而門一直為學生們敞開。聽說,只要看到有學生經過,恩師總是對他點頭微笑。

  博士對這些老師們抱著深深的感謝,說:「老師們全力幫助我、教育我、豐富我的人生。我也接受了全額獎學金的援助,但我所獲得的遠超過這些。」

  博士在美國的大學完成了碩士課程,回到肯尼亞。之後,在內羅畢大學成為第一位取得博士學位的肯尼亞女性,開始為祖國的繁榮、為民眾的幸福奮鬥。

  「接受完教育,我要回到非洲,為人們奉獻!」——這是馬塔伊博士從學生時代以來的決意。一位曾經教導馬塔伊博士的老師感慨萬千地說:「也有學有所成後就忘了以前的決意的學生。但是,她不一樣,她信守自己的承諾,並付諸實行。」

全員都是創辦人,是永遠的「同志」!

  我也希望畢業生的各位,一生都珍視在美國創價大學所下定的決意,以及與友人互相誓約的事。真正偉大的人生,是不忘青春時代的誓言,為貢獻人們而生存到底的人生。

  能夠迎接到今天這光榮的日子,也是託各位的雙親、家人的福,在艱辛的生活中,送各位來此求學。希望各位要深深感謝家人的恩惠。

  我衷心感謝各位老師、各位職員篳路藍縷奮戰的辛勞。也更感謝大學近鄰的支持者,以及祈願美國創價大學發展的美國和各國的友人們。

  今後正是畢業生各位站上真正舞台的時候了。相信在各位每個人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朝向未來飛翔的理想。希望大家作為美國創價大學的「創辦人」,作為「拓荒人」,作為永遠的「同志」,全員開啟各自的「使命之道」。

  希望各位留下「我是美國創價大學第一屆學生!」這樣值得驕傲的人生與歷史。

探究肩負「教育革命」的大學理想

  今天,就二十一世紀的大學使命,我想談談我的看法,讓我們一起思考美國創價大學應該完成的使命。

  我與以世界和平與裁軍為目標的科學家團體「帕格沃什會議」會長斯瓦米納坦博士,就地球所面臨的種種課題進行對談。

  博士拯救了印度的糧食危機,是世界知名的農學家。

  去年4月在東京會面時,博士所說的一席話,令我印象深刻。「現今人類最需要的是『教育革命』。」「現今的時代,『主張權利,卻不負責』的傾向愈來愈顯著。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精神的規律,深深自覺『自己是地球成員的一份子,而不是主人』這樣的責任。」

  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摘。

  放眼現代世界,地域紛爭、民族間對立更為激烈,暴力與憎惡的連鎖無止境地持續著。全球規模的環境、糧食、能源問題等也呈現急速惡化的樣相,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但是,導致此危機的,不是別人,正是人類自己。因此,若集結人類的睿智,一定可以找出超越這些試煉的解決途徑。

  不,一定要打開改變時代的道路。為此,人類自身的「變革」與「成長」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現今世界需要立於全球視野、為人類利益貢獻的「世界公民」與其龐大的連帶。因此,更需要因應此要求的「教育革命」。

  其中,最高學府的大學,其使命與責任更是重大。

  立於二十一世紀理想的「教育革命」先鋒的「大學形象」,是如何的呢?

  在探討此大主題前,我想追溯近代大學的歷史與其發展的軌跡。

近代大學的原點——柏林大學

  據說,西方大學的起源是中世紀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我也於1994年6月接受博洛尼亞大學的邀請,舉行了紀念演講。

  被謳歌為「大學之母」的博洛尼亞大學,由於學生追求學問的熱情與教師回應學生的熱忱而發展起來。

  以此傳統作為基礎而設立、成為「近代大學」的出發點的,是於1810年誕生於德國(普魯士)的柏林大學(現在的柏林洪堡大學)。該大學採行「學生與教授一起進行研究」的方式。

  在當時的大學,學生單方面「聽取」教授的講課這樣的傾向很強烈,所謂的學問,就是接受「被固定化的知識」,關於講課的內容,學生沒有提出異議的餘地。也有人指出,這種制度下,教授即使不做研究,也不會被指責怠忽職務,大學陷入一種沈滯狀況。打破這種情況,基於腓特烈、洪堡兄弟的構想而創設的,就是柏林大學。

  柏林大學所揭櫫的理想就是「透過研究的教育」。

  在柏林大學,學生也是與教授對等的真理探究者。學生做報告,大家一起進行討論的「研討會」,據說也是源自柏林大學等德國大學。

  傾全力致力德國「教育改革」的哥哥洪堡(Humboldt Karl Wihelmvon,1767-1835,德國外交官、語言學家)曾論及此精神:

  「大學的教師不單是『教導者』,而學生也不單是參與學習過程的人。學生應能自發研究,教授則是給予學生指導、支援。」

  教師與學生,一同切磋琢磨,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話、討論,攀登學問之峰。唯有如此,才堪稱是大學理想的教育姿態。

  由於這種「柏林方式」的導入,德國的大學有了飛躍的發展。一百年後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自然科學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誇稱世界第一。

冷酷知識者所帶來的悲劇

  另一方面,如果教育陷入偏重知識、過度細分化,結果會變得如何呢?

  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Jose Ortegay Gasset,1883-1955)在1930年發刊的《大學的使命》裡論述:

  「雖然某方面的知識非常豐富,但對其他事情卻好像什麼都不懂的人,是多麼愚蠢、多麼不理智、多麼具有侵略性格,那種怵目驚心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奧爾特加在大學教育中,最重視的是「在各時代中活用各種理念的體系」——亦即「教養」。

  這可說是身處在複雜的時代,為了能正確向著為人之「道」前進的哲學、「羅盤針」。

  又,所謂「教養」,是與妝點自身的「外在裝飾品完全相反的東西……教養能預防人生遭遇風暴、不會陷入毫無意義的悲劇、不會過度降低品格、能讓人生過得更有朝氣。」

  我曾造訪位於洛杉磯的西蒙・威森塔爾中心的「寬容博物館」。

  在那裡,重現了納粹高官決定大量屠殺猶太人的會議場面。據說當時出席該會議的14人中,實際上有8人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

  回想起來,當時支持日本軍國主義瘋狂舉止、使其恣意妄行的人,都是曾受過高等教育的菁英們。

  無哲學的知識人,會變得何等冷酷野蠻啊!欠缺形成人格陶冶教養的人,會做出怎樣否定人性的殘酷行徑啊!——這是重大的歷史教訓。

透過探究真理,陶冶人格

  那麼,相對於強調「以教養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奧爾特加,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斯(Jaspers Karl,1883-1969)則呼籲透過「研究」陶冶人格。

  在納粹德國投降的1945年5月,他著作了《大學的理念》,呼籲要復興遭納粹統治而破壞的大學。他也是曾遭納粹迫害的人。

  雅斯貝斯述說:

  「由於真理是能夠透過學問探求的,因此研究是大學根本應關心的事。」

  「唯有自身進行研究的人,才能實質上負起教導責任。」

  亦即,他所訴求的理念是:唯有「研究」才是大學的關鍵所在。

  那麼,此「研究」所指向的究極目的為何?

  雅斯貝斯將焦點放在「人性」上。

  他明快地述說:「大學是追求真理、冀求為人類服務、直率地展露人性的場所。人性主義——無論這概念的意義如何經常且深刻地變化——仍然也是屬於大學的本質。」

  又,雅斯貝斯曾就大學裡教授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認為「不是基於權威,而是建立在同等水準上的蘇格拉底式的關係」是最理想的。

  他訴說,透過這樣的師弟對話與探究真理,人能陶冶人格,增取智慧,豐富教養。

培養使知識產生價值的「能力」

  奧爾特加與雅斯貝斯的理論雖然不同,但對於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兩人都一致認為是「教養」與「人性」。

  即使擁有怎樣高超的知識,若欠缺謀求人類幸福的「哲學」,這種知識不但沒有助益,反而會變得危險。

  複雜動亂時代的黑夜越加晦暗,世界希求智慧與人格的「教養之光」越加強烈。

  「教養」也可說是為了活用知識的「智慧」。美國哲學家杜威(Dewey John,1859-1952)也是重視「智慧」勝於「知識」的其中一人。

  我的恩師創價學會戶田城聖第二代會長也舉出現代文明的錯誤是「知識與智慧的混淆」。

  「知識」與「智慧」宛如是抽水機與水的關係,知識可視為是為了汲取智慧的手段。光有知識,無法創造價值。唯有運用知識、活用智慧,才能創造出創價教育之父牧口常三郎先生所提倡的「美的價值」、「利的價值」和「善的價值」。

  我認為構成智慧泉源的是:希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大目的觀、責任感以及慈悲。

  有此泉源,才能不受任何時代的變化、世間的傳聞左右,培養敏銳識破什麼是真實的價值、什麼是反價值的「力量」。

  美國創價大學之所以以教養大學作為出發,是希望培育各位成為世界公民,通過活用所有知識,產生無限價值,來建設人類的幸福與和平。

  那麼,作為人類價值創造規範的「哲學」又是什麼?在此,我想從幾個觀點來思考。

脫離核武開發、獻身和平運動

  第一,我想舉出「生命絕對尊嚴的哲學」。

  現在,我正與長年致力廢除核武器的和平鬥士、世界著名物理學者羅特布拉特博士對話。

  2001年,在那「9・11」恐怖事件剛發生不久,在美國創價大學演講的博士全心全靈地鼓勵大家的姿態,想必深深烙印在各位的腦海裡。博士也由衷祝福各位的畢業。

  在與博士的對話中,理所當然,成為焦點話題的就是此「生命尊嚴」的哲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博士為了想對抗納粹德國的核武開發,參與了開發原子(核)彈的「曼哈頓計畫」。

  但是,之後,博士推測德國開發核武器的可能性極低,而原子彈的開發,毋寧是為了封鎖蘇聯。故此,在核武完成之前,博士一人勇敢地脫離開發計畫。

  為此,博士被視為間諜,甚至遭到莫須有的中傷等,倍嘗辛酸。

  然而,在這樣的壓迫中,為何博士能貫徹信念行動?

  有關這一點,博士談及幼小時期由於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慘體驗,心中深深刻畫著「戰爭絕對是壞事!」的想法。

  因為戰爭,讓博士全家失去了一切,從小就苦於飢餓與病痛。

  「希望透過科學,創造一個人們不用戰爭也能解決問題的世界,解決人們的痛苦、帶給人們幸福。」這正是博士年輕時的決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納粹侵略波蘭,博士失去了最愛的夫人。

  今年,已九十七歲的博士,超越所有的苦難,至今仍為和平與生命的尊嚴,持續奮戰。

人間革命是焦點

  雖說「生命尊嚴」,若只是說說就了事,無法改變現實情況。必須在自身的心中、以及人們的心中,建立此「哲學」。

  必須在現實生活中,以和平具體的行動一一付諸實踐。

  恩師戶田先生在1957年的「禁止原子彈核彈宣言」中,喝破:使用核武的人,是威脅人類生存的「魔鬼、撒旦、怪物」。發出師子吼:「定要揪出隱藏在後面的魔爪」。

  那是宣言要與威脅人類生命尊嚴的所有邪惡、暴力、無知、偏見奮戰。為此,恩師傾全力訴說要徹底挑戰達成自他彼此「生命變革」的「人間革命」。

  創價教育的焦點在於實現自他彼此的「人間革命」。

徹底守護同學的印度學生

  接著,想強調的是「要尊敬不同的文化」。

  至今人類的歷史,由於對與自己不同文化的偏見、誤解,而產生憎惡、不斷發生衝突。我們一定要轉換此悲劇的宿命。

  在美國創價大學裡,有一棟大樓是冠上非暴力運動領袖之名的「甘地樓」。

  我曾好幾次與聖雄甘地的高徒、同時也是為印度獨立運動奮戰的潘迪博士(印度上院議員、甘地紀念館副議長)留下難忘的對談。

  甘地的精神是多麼深深地烙印在印度青年的心中啊!現今已過世的博士曾自豪地介紹下列一則故事。

  曾經,在某城鎮,發生一次印度教徒的狂信教團襲擊學生宿舍的事件。宿舍裡,印度教徒與回教徒的學生一起生活,一同撰寫學位論文。

  暴徒對著宿舍的學生大喊: 「印度教的青年可以獲救,快下來吧!伊斯蘭人留在裡面不准出來!如果誰都不下來,我就放火燒宿舍!」

  學生們說:「若不放了我們所有的人,我們就不出去」,拒絕了暴徒的命令。

  不久,救援隊抵達,將所有的學生從宿舍救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暴徒又喊道:「除了印度教的學生之外,不准把論文帶出來!」然而,印度教的學生拒絕暴徒,說:「若是想燒掉伊斯蘭學生的論文,就連同我的論文也一起燒吧!」

  就這樣,他們的論文也全都被燒光了。

  潘迪博士問一位論文被燒毀、重新花費三年時間書寫論文的印度教學生後悔不後悔?學生回答說:「不會,為什麼後悔呢?我的良心清澄如水。我遵照了甘地的教導行動。這就是我們的精神。」

  他們到最後為止,堅決地守護了不同宗教的同學。

擴大友情與信賴的網絡

  美國創價大學裡有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學生在此學習,可說是「地球的縮影」。

  大家尊重彼此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一邊學習相異之處,一邊締結寶貴的友情。

  或許常常為了文化、想法的差異而困惑,但是,這一切經驗,都是各位作為未來領導人難能可貴的財產。

  希望美國創價大學的學生,無論時代如何改變,都能一生珍惜在這亞里索維耶荷山丘上一起學習、共同培育出來的尊貴友情繫絆。

  希望各位今後更努力向全球發展這信賴和理解的友情網絡。各位以身作則地體會了創價人性主義,是朝向未來人類共生與融合的「世界公民」,是永遠奔跑在最前線的「第一屆生」。

報答尊貴庶民的恩惠

  第三,我要呼籲,「為民眾,與民眾同甘共苦」的信念,正是世界公民不可欠缺的基本理念。

  我一直主張,大學必須是培育能「為想上大學卻無法如願的人民服務」的人才基地。

  今年迎接創立二百五十週年的莫斯科大學,薩多夫尼希(Victor Sadovnichy)校長曾對我說過如下的一段話。

  校長青年時,由於種種因素而無法上大學。他離鄉別井,在礦場一邊做工一邊學習,終於有機會提出申請書。

  他一開始申請的是農業大學。他的礦場班長知道後,說現在還來得及,囑他把申請書寄到莫斯科大學,並親自到郵局把申請書取回,然後再寄到莫斯科大學。

  因為有這些人真心的支援與鼓勵,才有今天的自己。為了這些祈願、支持自己成長的人——總長將此心意作為原點,至今仍然持續為大學盡力,使它能為民眾有所貢獻。

  美國創價大學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大學」,充滿著世界民眾期待各位「要成長為貢獻和平的人才」此熱切的期待。

  希望學生將我無法進入大學學習的份也一起努力——在各地、各國都有贊同、支持創立理念的人。

  也有不少人在絕非富裕的生活情況下,為了大學與學生,提供嘔心瀝血的捐獻。

  希望各位勿忘庶民如此尊貴的心意,度過誠實報恩的人生。也希望每個人為了世界民眾的幸福,儼然步上貢獻社會的道路,成為有實力的人。因為,這正是各位至高的榮譽、使命與喜悅。

教育的內發性豐富了社會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教育正是民主主義發展的原動力」。深深洞察此點的,是杜威等美國的哲學家們。

  杜威不斷述說:「民主主義不單是政治形態,是更在其上的。」一般的選舉、以多數表決的議決方式等政治形態,都不過是實現民主主義的「手段」罷了。杜威甚至明言:「將手段吹捧為服務的目的,是一種偶像崇拜。」

  大詩人惠特曼洞察指出,民主主義是「最嚴密、最使心靈豐富的法則」,是「永遠持續、宇宙不動搖的秩序」。民主主義從某個層次而言,是為了使人精神上得以自立、互相尊重、享受幸福的「生活方式」。這也可以說是人類為了共生的智慧、普遍的理念。

  在此,必須謹記杜威的警告。

  我們很容易認為民主主義是已經完成的固定的東西,是可以由一世代傳給另一世代的。其實並非如此,民主主義是必須靠各世代自己的力量,不斷去達成的。

  杜威稱此「不斷去達成」的努力是「人類最大的實驗」。而每天在進行此崇高實驗作業的,正是「教育」。

  因為真正的民主社會,不是由外來的權威或壓力所形成,而是引出人的潛力,讓他們自發地建設民主社會,這才是正確的。而「教育」能實現此理想——這是杜威的真知灼見。

  因此我認為,大學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更加去發揚此民主主義思想,使其落實於社會、為人類奉獻。

美國創大是師弟不二的殿堂

  「教育的基礎必須有宗教的人生觀」,這是托爾斯泰的洞察。

  創價教育,不待贅言,不是進行宗教教育的場所。但是,它擁有一個正確堅定的普遍人生觀。一言以蔽之,就是「師弟」的精神。

  就如鑽石只能以鑽石去琢磨一樣,人與人之間,也只有通過人格的互相切磋琢磨,才能鍛鍊人向著更高目標進發——「師弟」關係使此理想得以實現。

  東方哲學真髓的法華經中說示:「如我等無異」。這是師匠誓願要把弟子的境界提升到和自己一樣。師匠使用各種方法教導、啟發弟子,讓他知道師匠和弟子原本在生命的潛能上是沒有差別的,弟子也可以獲得與師匠同樣的智慧和力量。

  弟子也能達到相同的境界!不!能超越師匠,成長得更優秀!——這是真正人師的願望。

  使每個人自覺、開發自己無限的潛能——這正是牧口先生、戶田先生拼上生命的奮戰。

  戰時中,牧口先生由於從哲學的根本批判日本軍部而被捕,死於獄中。戶田先生也被關入獄。出獄後,他為了宣揚人性主義的哲學與實現民眾的幸福而奉獻出一生。

  我所創立的美國創價大學,繼承此師弟不二的精神,是一所擁有深邃精神哲學的殿堂。

畢業生的活躍是大學的榮耀

  以上雖做了種種的論述,但是,決定大學真正價值的,是畢業生。由於畢業生的活躍,才有對大學的評價。

  迄今為止,我與許多大學相關人士見面。金博士的母校莫爾豪斯大學的卡特所長也是其中的一位。

  我曾經問所長:「莫爾豪斯大學的歷史中,最引以為傲的是什麼?」那時,所長如此斷言:「就是出現偉大的畢業生。」

  大學的價值取決於畢業生。能夠培養多少貢獻社會、貢獻人類的畢業生,是大學的成敗。

  我與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羅塞爾(David P. Roselle)校長也曾有過兩次的會談。

  特拉華大學創立於美國獨立宣言之前的1743年。創辦人是位名叫佛朗西・雅利森(Francis Alison)的三十多歲青年。

  第一屆的學生只有十人。創辦當時,連建築物、教科書都很匱乏,創辦人的家就是「校舍」。

  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培育出州知事、國會議員、醫師、律師以及學者等眾多人才。

  其中,有三位是「美國獨立宣言」、一位是「合眾國憲法」的簽署人。

  我問羅塞爾校長說:「雅利森博士為貴校留下了什麼?」

  他的回答很明快:「他的遺產就是創校之初第一班的學生們。」

  我也懷著同樣的心情。朝向未來的晴空展翅飛翔的畢業生各位,正是我的、也是人類最大的財產。

  特拉華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大約十人,美國創價大學第一屆畢業生有一百人。憑藉各位的力量,將會開創出多麼美好的「新世界」啊!

  各位如同我生命一樣寶貴。希望你們在各自的使命之道,成長為「工作崗位的領袖」、「社會領袖」、「和平領袖」、「文化領袖」、「正義領袖」、「世界的領袖」、「人性的領袖」以及「庶民的領袖」。

  希望各位度過一個令後世讚揚說:

  「美國創價大學的第一屆學生開創了新的世界!」

  「了不起的畢業生開拓了道路!」

  「那位偉大的畢業生完成了偉大的事情,真了不起!」

  希望你們過如此偉大的人生。我確信、並期待各位的勝利!

光榮的第一屆生定要勝利

  哲學家奧爾特加說:「活在世上,就是說與世界交流、面對世界、在世界中奉獻以及參與。」

  今後終於迎來各位真正活躍的舞台,希望大家作為「世界公民」,以「世界」為自己的故鄉,為人類奉獻,生氣蓬勃地活躍!

  心中銘記身為美國創價大學第一屆學生的光榮,要超越一切的波濤,獲得勝利!

  希望全員在各自的領域成為一流的人物,抬頭挺胸堂堂度過「我勝利了!」的人生。

  我要大聲吶喊:美國創價大學啊,要成為世界和平希望的堡壘!要成為培育尊重生命的「地球文明」的搖籃!

  創造人類和平與希望的嶄新價值——這正是美國創價大學各位畢業生的偉大使命。

  最後,我想贈與各位歷史家米什萊(Jules Michelet,1798-1874)對學生呼籲的話語。

  「你們是年輕人!是要肩負未來重責大任的人。世界需要你們。」

  恭喜各位畢業!

  光榮的第一屆學生,萬歲!

  祝光榮的第一屆學生勝利!幸福!

  讓我們一起開拓創價教育的勝利世紀吧!

  Congratulation!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