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高齡社會的生存之道(2007年3月8日刊登於《日本時報》)

  日本今年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分水嶺,就是所謂的「二〇〇七年問題」。

  出生在二戰後嬰兒潮的人由今年開始,將陸續步入退休年齡。這意味著前所未有的集體退休時代即將到來。

  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達到二千五百六十萬人的最高紀錄,占了總人口兩成以上。預計在今後的數年,這數字將不斷地攀升。

  「人口老化」的問題當然不只局限於日本。根據聯合國的推算,全球六十歲以上的高齡人口目前大約有六億人,預計到二〇五〇年為止,這將達到近二十億人。

  這不單是「數字在增加」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契機,讓人通過照顧高齡人士,重新檢討該如何看待人生與社會。

  實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和被他人需要――這是萬人都希望得到的認可。那麼,如何才能建構一個讓人終生感到生活過得充實且富有價值的社會呢?

  再者,高齡人士的智慧與經驗,是豐富現在未來的寶貴財產。樹立真心尊敬高齡人士的風氣,無疑是為社會的持續繁榮打穩基礎。

  面對著社會急速高齡化的問題,日本需要以創意漫溢的氣魄,來應付這個人類課題所構成的挑戰。

  去年,一項以這群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為對象所作的調查顯示,對未來「感到不安」的人多達百分之六十六。除了退休金和生活費等經濟方面的問題,他們還列出自己的健康和父母的看護問題為不安的因素。

  實際上,因看護年邁父母而承受著他人無法想像之苦的人的心聲是那麼的真切,能否為他們作出細緻而有誠意的應對之策,正是政治的重大責任。

  調查的結果也兼含讓人感到日本的未來是樂觀的另一面。

  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只有百分之十五表示目前有參與義工活動,然而,表示今後打算參與的人卻多達百分之六十。同時,表示欲與鄰居加深交往的人也高達八成以上。

  我認為,這些表示要實踐「為他人盡力的生活方式」、「在社區中加強人際關係的生活方式」的人,正掌握著為高齡社會灌注活力的關鍵。

  只要一心懷著急他人所需、為他人盡力的意念,人就可常保朝氣,暖和身邊之人的心,讓社區更顯光明。

  東方有一句至理名言:「為人點燈,明在我前。」

  燃盡一生,誠心地為社會帶來光芒的人,在人生大成之期將綻放莊嚴的異彩。畢竟,「真正幸福的人」不就是指「帶給人們幸福的人」嗎?

  常言道:「青春永駐」,其實心境年輕與否是不能以實際年齡來下定論的。一生不忘卻好學、進取之心,為了自己的目標奮勉不懈――這股熱忱才是青春的標誌。

  「我興致來潮,想讓些什麼騰空而起,任它如風箏般高高地飄揚,在烈風中瘋狂地飛舞、奔馳。」

  這是作家井上靖先生在給我的信中所寫的一段難忘的字句。

  他寫出了看見小孩子們在正月時分出門放風箏時的滿腔感受。

  在給我的另一書信中他也提到,邁入暮年的他對「烈日」一詞的興趣愈來愈濃。

  他曾寫過:這份想效仿盛夏猛烈照射的太陽,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的心情,是顯示我曾經活過的唯一證據。

  他執筆寫最後的作品《孔子》,是他患了癌症,施完大手術後的事。他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描繪孔子和弟子的人性的名著,其中一部分的內容,更是他在病房的書桌上譜寫的。

  我記得,他曾這樣憶述:「我認為,若能夠在晚年這個人生幾近完成的階段,成就絕佳作品,那是最幸福不過的事。」

  把年老看作是走向死亡的衰老時期,或是走向人生完美終結的時期?把它看作是走下坡,或是生命的昇華?造成人生富饒程度的天壤之別,只是微妙的一念之差。

  縱使手握無數財富和權力,也絕對逃不過死亡這個定數。

  或許只有當人意識到人生歲月有限,才能夠真心誠意地追求「更美好的人生」、「更有價值的人生」。

  但願晚年能如承諾翌日亦是晴天的無限夕陽一般,燦爛盡顯,光輝四射,向未來的世代送上希望的光明。

  即使不是大文豪,也可為後世有所遺留。那就是我們那不可磨滅的人生軌跡。

  人生軌跡是否充實,一切都儼然地刻印在我們心胸之中,而其中最為精彩的章節,往往是在苦鬥中完成的。

  能夠自豪地宣稱:「我曾如此奮鬥,我是如此熬過來的」、「我一生無悔」,證明了人生是勝利的。

  為了讓人人最後皆能斷言「人生多美好」而互相鼓勵――這是高齡社會應朝往的方向。

  思考高齡社會的問題,不應只停留在政策層面上。它為我們製造了絕好的機會,讓我們思考自己本身的生存之道。

~池田大作著, 2007年3月~

分享此頁內容

we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