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禁止核武器條約》是通往無核武器世界的關鍵(2017年6月6日刊登於《日本時報》)

池田大作著

  關鍵的《禁止核武器條約》第二輪談判會議即將在6月15日於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展開。在三月底舉辦的首輪談判會議上,共有近一百三十個國家參與,出席率佔聯合國會員國三分之二。民間社會也積極投入,全場討論熱烈。

  核武器具有毀滅全人類及全球生態系統的威力,其構成的威脅日益嚴峻。嘗試從根本上打開這局面,是下輪談判會議的目標。

  在三月底的談判會議上,有位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疾呼:「我們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堅信這項條約能夠改變世界,不,定會改變世界」,博得全場不絕的掌聲。與會者打從心底對這番話表示支持,這是許多人皆認同的一點,不管他們屬於哪個國家。

  5月22日,談判會議主席公佈了《禁止核武器條約》的草案。該條約是建立在世人對核武器的災難性人道主義後果所持有的百般憂慮上,成立後不但禁止使用核武器,也禁止持有或研發核武器。

  《禁止核武器條約》草案的序言明示該條約的中心思想,其中有以下這句話:「意識到受核武器使用所害的人們,以及被核試驗波及的人們所經歷的痛苦……」。世界各地的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及核試驗受害者,都不願見到任何人經歷他們所忍受的苦痛,而序言中的這句話,就反映了他們的強烈心願。

  我們必須謹記,當今核對峙的局面,是某些歷史過程的產物,那並非一種不可逆轉、無法掌控的國際形勢。

  實際上,已有超過一百一十個國家透過建立或成為無核武器區的一分子,選擇了不依附核武器的安全政策。在這些國家當中,也有不少國家曾計劃研發核武器但最後作罷。

  我們必須正視依附於核武器的安全政策之本質——這樣的安全政策,以最終世界某處會遭到如廣島及長崎般磨難為前提,毫無人性可言。

  有核武器國和幾乎所有依附於核武器的國家,都沒有參加首輪談判,連日本亦如此,實則令人扼腕。

  然而,無論是有核武器國還是依附於核武器的國家,大家都深切地擔憂著使用核武器會導致的災難性人道主義後果。不僅條約的草案有提及此共識,在201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審議大會上一致通過的最後文件中也有寫到。

  本著此共識,所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都致力「確保所實行的政策,完全符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及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目標」。深切希望接下來的談判會議能以這明確的抱負為出發點,鼓勵更多國家參與,一同將此抱負付諸實現,制訂條約來廢除核武器。

  在如此背景下,依附於核武器國家的參與顯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爭期間唯一遭受核武器轟炸的日本。

  2016年4月,七國集團外長會議於日本廣島舉辦,日本同有核武器國、依附於核武器的國家在會上發佈聯合聲明疾呼:「我們抱著與廣島和長崎人民相同的強烈願望,認為決不能再次使用核武器。」

  日本應言出必行,投入下一輪的談判。

  廣島與長崎希冀和平的心願,不外乎就是希望沒有任何國家會以核武器進行攻擊,或成為核武器攻擊的目標。落實了禁止核武器的條約,就意味著這份心願將成為一種社會規範,而日本的使命就是要竭盡全力,使這成為現實。

  只要有核武庫存在的一天,我們都被逼活在隨時要面對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般千鈞一髮事態的陰影之下。

  前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在1961年聯合國大會上呼籲:「相較於大規模殲滅年代的世界大戰,我們更希望見到在自己能作主的年代所制訂的世界法規。」

  眾多國家和民間社會代表,就條約該有的輪廓展開有建設性討論,我們可以從這條約中,見到類似肯尼迪總統所構思的「世界法規」的模樣。

  實現《禁止核武器條約》是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裁軍義務的關鍵步驟。《禁止核武器條約》的採納,定能帶動廢除核武器的浪潮。因此,在7月7日第二輪談判會議結束前通過該條約至關重要。

  誠心期待此深具歷史意義的條約會在充分反映民間社會心聲的形式下,順利通過。

<此文譯自於2017年6月6日刊載在日本英文媒體《日本時報》上的文章>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