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2013年 3月 2日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池田大作研究中心召開國際論壇歡慶成立十周年

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國際論壇(台灣中國文化大學)

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國際論壇(台灣中國文化大學)

2013年3月2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與日本創價大學,於中國文化大學柏英廳,共同舉辦了第七屆「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研究國際論壇」。此次論壇含有慶祝該校「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意義在內,有分別來自台灣、中國、美國、菲律賓和日本等42間大學和學術機構,約400名的學者和學生參加。會上50多位教授就不同的主題,共發表了51篇研究論文。

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李彥良主任回顧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範圍集中於池田大作與各界有識之士的對談,以及中國學者發表的池田思想研究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發表專題演講。他向與會者介紹SGI會長池田大作1991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軟能』時代與哲學」 ,引起大家對知識、資訊和文化等軟能潮流的關注。他稱讚池田會長深入探究「內在革命」的概念,稱之是推動軟能發展的關鍵,並感謝池田會長與世界多位領袖和學者對談,從多元的角度探討歷史、文化和現今全球課題的解決之道。[張博士和池田會長曾進行多次會談,其對話成果以《教育與文化的王道》為題,2010年在日本和台灣同步出版。]

池田會長也捎來賀詞,感謝該中心的學者和工作人員中譯其著作。池田會長談起與湯因比博士的對談。湯因比博士曾提問「宿業能否改變」,對此他答道:「因果是每一瞬間都在變動。能極大引發自身強大生命力來轉換宿命、變革社會的,就是人間革命的哲理。」而湯因比博士也力表贊同。

池田會長指出社會改革是一項漸進的過程,需要相信每個人生命蘊含的無限潛能,並將自己和他人的潛能誘發出來。他認為這與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的人本主義思想相通。他表示,張博士用「仁」字來概括「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指出「仁」的意義,具體而言便是發揚人性,擁護人權,展現人格。池田會長衷心期望青年充份發揮年輕生命力,共同加強與提升「人性」、「人權」和「人的生命力」,實現人類的「心靈復興」。

其他演講者包括菲律賓東方大學(University of the East Caloocan Campus, Philippines)校長索西莫・M・巴塔德(Zosimo M. Battad)博士、台灣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陳鴻助校長、中國廣東社會科學院溫憲元副院長、中國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高岳侖副書記等。

研究發表完後,與會者被編成12個小組,針對和平、文化、教育、生命尊嚴和精神復興等不同主題進行討論。

<資料來源:2013年3月19日《聖教新聞》>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