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傳承和平友好 共創光明未来(2023年7月刊登於《東北亞學刊》)

  值此《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之際,謹向尊敬的天津社會科學院諸位學者長期以來以遠見卓識和滿腔熱忱開展研究工作,並在《東北亞學刊》刊登優秀研究成果,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不僅是眾多可敬可佩的先輩們不畏艱難、努力拼搏的結果,也體現了兩國人民始終不渝的和平友好的堅定信念。

  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四年前的1974年12月,我萬分榮幸地受到令人敬仰的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接見時,周總理語重心長地對我表示,希望能盡早締結和平友好條約,20世紀最後25年對於世界是最重要的時期,所有的國家應該在平等的立場上互相幫助。周總理還向我提到他年輕時留學日本的往事,回憶起最後是在櫻花盛開的季節離開日本回到天津。翌年,為紀念與周總理之間的這份珍貴友誼,我與第一批到創價大學留學的中國優秀學子們一起種植了一棵櫻花樹,並將其命名為「周櫻」。

  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我們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不僅有利於亞洲的穩定與繁榮,更是與世界的和平息息相關。眾望所歸的《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於1978年8月正式簽署。一個月後,我踏上了第四次訪華之旅。當時,我專程到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園敬獻花圈,誠摯悼念犧牲者。同時,也誓願構建一個恒久和平的大同世界。

  我之所以會這麽想,是因為心中有一個強烈的信念。簽訂和平友好條約是兩國新一代交流的起點。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層面產生種種變化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要始終堅持鞏固民心相通、世代相傳的友好金橋。為此,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青年一代身上,進一步開展文化和教育的交流。時至今日,這個信念從未改變,未來這一信念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持續繁榮發展並取得輝煌成就。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也僅次於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2018年1月,《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我曾提議日中攜手合作,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日中兩國多年來已建立多方面合作,例如神戶市和天津市共同開展的環保合作項目。期待今後能夠在這些合作的基礎上,推進更多有益於地球及人類的行動。尤其是防止全球氣候變暖、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等議題,不僅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核心支柱,也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熱切期盼能匯聚年輕一代的熱情與創造力,鼓勵他們作出貢獻,樹立典範。

  《論語》有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的恩師戶田城聖先生對貴國懷有深厚的感情,卻因反對戰爭而被日本軍政府囚禁獄中,這也促使他立下誓願:欲將生命的尊嚴視為價值基準,以此構建世界人民的命運共同體。此時,他正值45歲。戶田先生曾經說過:「雖然我比孔子晚了五年才通達事理、體悟不惑,但卻提早五年知曉天命、付諸實踐。」

  條約締結45周年的這個歷史節點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促使我們兩國之間的和平友好歷程從「不惑」的層次進一步提升到「知天命」的境界。

  2022年底,肩負未來的年輕學子們進行了一次見證和平友好的交流,那就是創價學園與位於天津市的南開中學共同舉辦了首次線上交流會。聽了創價學園同學們充滿喜悅的感想後,我感到欣喜萬分。青少年純真且開闊的生命里,充滿了能從容超越國界、語言及文化差異的活力。年輕一代的交流往來,正是照亮未來的希望之燈。熱切期盼今後進一步拓展日中民間尤其是青年間的交流。

  希望兩國青年不要忘卻《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所承載的睦鄰友好精神,永遠攜手共同跨越「和平」與「友好」的金橋。我願同青年人一道,誓願為「世界的和平共處」與「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共創光明未來。

  最後,衷心祝願《東北亞學刊》繼往開來、再鑄輝煌。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