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帶來希望和讓人安心的避風港(2019年9月23日刊登於《印度時報》)
近年來反常氣候在世界各地相繼造成破壞,倘若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就此持續下去的話,恐怕將帶來更加嚴重的災害。 除了國家層面的對應之外,加強產業界和社區層面的對策亦為重要。
現今,世界各大學對這個問題的自發性參與備受矚目。今年7月,在熾烈的熱浪席捲歐洲時,由超過7千所高等教育機構組成的複數團體,共同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表明將積極致力應付危機。
在全球性問題日趨嚴重之中,亟需高等院校從教育及研究方面掀起變革的力量。 我相信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正具備著集結眾大學力量的軸心作用。SDGs是為使人類能建設更美好未來的17個目標 ,其中包括消除貧困和氣候行動。
於2010年推出的聯合國學術影響(United Nations Academic Impact,簡稱UNAI),目前有大約140個國家的1300多所學術機構加盟。2018年10月,UNAI宣布指定17所大學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心,它們為各自對應的SDG採取創新的行動,是這方面的典範。例如:瑞士蘇黎世大學被選為推進SDG 13:「氣候行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心;印度班加羅爾的克里斯圖捷亞提大學被選為推進SDG 1:「無貧窮」的中心據點。我殷切期望,這股以全球大學作為實現SDGs軸心的動力能夠加強擴展起來。
世界各大學可以選擇它們各自集中致力的SDG,跟17所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心一起合作,積極做出貢獻。我深信大學將可成為為社會上帶來希望、讓人安心的避風港,對造福人類大有作為。基於這個信念,身為創價大學創辦人,我一直努力促進學術交流,並且和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首腦就大學的社會使命等進行對話。
與SDGs有所關連、大學的另一個重要社會使命就是推進「全球公民教育」。2018年6月,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人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博士與我共同對青年發表了一篇聯合呼籲,當中強調通過全球公民教育促進青年自強的重要性,並就此提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一、培養對普遍歷史的共同認識,以免讓悲劇重演;
二、了解到地球本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不容許任何人因差異而被排除在外;
三、促進把政治與經濟轉向為以人為本的方針,磨練實現可持續未來的智慧。
作為推進這教育的理想園地,大學懷有重大的使命。
我一貫堅信,大學不但能為各國的未來帶來希望,更是為解決世界面臨的艱巨困難找出嶄新方策、孕育睿智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