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2013年 4月 6日

池田中心舉行《新人本主義:池田大作大學演講集》研討會

2013年4月6日,池田和平、教育、對話中心以《新人本主義:池田大作大學演講集》(A New Humanism: The University Lectures of Daisaku Ikeda)此書為主題,召開研討會。此書收錄了池田會長從1974年至1994年於巴西文學院(Brazilian Academy of Letters)、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法國學士院(Institut de France)以及北京大學等處的講演。由美國杜威協會(John Dewey Society)的兩位前會長,同時也是曾與池田會長對話的有識之士吉姆·加里森(Jim Garrison)博士和拉里·希克曼(Larry Hickman)博士主持。研討會上有從波士頓地區、甚至全國各地遠道而來的大學生參加。

這活動的核心訊息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充實、有價值,以及實現世界各地有良知的人所企盼的和平國際社會,那麼進行多種模式的對話是有必要的。在兩個小時的研討會中,第一個討論主題是如何改變自身的「小我」,認識並成就擁有更寬大胸懷的「大我」。在佛教中,前者意味著自私、狹隘的慾望,而後者就意味著慈悲和同理心。

維吉尼亞工業大學(Virginia Tech University,VTU)教育哲學教授加里森教授認為,池田會長的演說,闡明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以這位VTU學者的話來說,那就是:「在發覺『大我』的奮鬥過程中,真正的佛教實踐,並不提倡抹去『小我』,而是試著去掌控並引導『小我』,以使文明往更美好、更高等的層次發展。」加里森教授進一步談到,對話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對於鍛造「大我」有特別卓越的成效。杜威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wey Studies)主任兼南伊利諾大學卡本戴爾(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哲學教授希克曼教授在美國實用主義學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觀點中,發現他同樣認為對話是一種人際關係的形式。

加里森博士和希克曼博士主持研討會,討論對話的重要性

加里森博士和希克曼博士主持研討會,討論對話的重要性

希克曼教授解釋到,在詹姆士看來,人的「自我意識」並非一種毫無可塑性的固定形體,那是一個「習慣、慾望、動機和人際關係」的結合體,這結合體有時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得不安定,尤其是在遇到危機時期,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人可以隨意決定這「自我意識」的發展方向。他另外也談到:「『大我』的特徵是,它可在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之間搭起對話的橋樑。」


<資料來源:池田和平、教育、對話中心2013年4月23日發布的新聞稿及2013年4月13日《聖教新聞》>

分享此頁內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