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主角(中国,复旦大学, 1984年6月9日)


  池田大作会长于1984年6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本网在此转载全文:

  日前,我荣幸地在北京大学以《走向和平之康庄大道》为题进行演讲。今天,我又有机会在具近80年悠久传统历史的复旦大学讲话。在此,我谨向名誉校长苏步青(1902-2003)先生、正在访美的谢希德(1921-2000)校长,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及同学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我提及中国的“尚文”传统,指出该传统正是阻止战争或武力的一种抑制力量,我就这种中国传统思想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今天的主题也是我一向最重视的,但我将略去此前在北京大学演讲中所触及的内容。现在,我先就历史在人的生活方式上占有怎样的位置这一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在重视历史这一方面,应列世界之冠。同样是在东方的印度就望尘莫及。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庞大的人力与血汗,把历史记载留存下来。古语所云“汗牛充栋”,就是指藏书之多,高达于梁,搬运的牛只也拉到满身是汗。中国古代史书之多,真可称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中国成语里有“温故知新”“借古鉴今”等语,至今还经常被人引用。这两个成语,是指历史如一面镜子,能为我们清楚地照映出现今的情况。

中国历史关怀人的生存方式

  对于新中国的历史观,我个人的研究还做得不够充分,未能尽知其详,但我认为革命后的中国,各个领域都是以人民大众为出发点。已故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1893-1976)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基于这种历史观点,可以推想这句话是为大众服务的“民众史观”。它跟以尧舜时代为最高典范的儒家传统史观“帝王史观”,划上一条明显的界线。

  与此同时,在历史意识的深层,蕴藏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而这些传统,都是无法一下子就可以改变过来的,这对中国人民来说,不知该说是福还是祸。鲁迅针对这潜意识,在小说中写出了“吃人”(《狂人日记》)这个构想,指出了人的改革十分困难但极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中国尊重历史、以古为鉴,脚踏实地朝向目标这些优良传统和历史意识,从数千年前直至现今,还是连绵不断,脉脉相传着。我十分钦佩贵国的作家与人民,能够在他们的作品和讲话里,非常恰当地引用中国古籍中的典故,阐明历史的教训,并且脉脉相传,活在人民心里,活在现代生活里。

  这种史观,与18世纪以来,尤其是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主义潮流里,只勾勒出历史轮廓的史观及历史意识截然不同。

  无可否认,历史主义的潮流,在实证与客观方面是有其一定的卓越成果,但是历史主义所重视的,是把历史变成客体、变成与自然同样的客观考察对象,作为学问的整合。结果,历史带有某种规律,从而断绝了与人活生生的关系,开始独立发展。

  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危机有先见之明的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曾说:“我们应把历史用于‘生’的行为上,而不是用于苟且偷安地背离‘生’的行为,更不要把历史用于掩饰自私自利的‘生’与懦弱卑鄙的行为上。”(《反时代的考察》,日译本)尼采所说的“生”,我想可以用“人”来代替。尼采所批评的,是史观独立发展,并把创造史观的“生”或“人”贬为配角,使到主客颠倒。

  中国则把历史当作一种教材,借以改进现在和未来,改进“生”与“人”。这种历史意识,跟尼采所攻击的史观,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司马迁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中国对于历史的关心,并不是以客观的法则为主体,而是着眼于“人应怎样生存”这个非常主观且充满伦理性的问题。

向人的命运提出恳切的质问

  以下我想引用《史记》里有名的一节。每当念及此处,我非常感动,并为我带来无限的勇气。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内容大意是说:周文王成为殷纣王的阶下囚后,写出了名著《周易》,孔子作《春秋》、屈原写《离骚》、左丘著《国语》、孙子谈兵法、吕不韦传《吕氏春秋》、韩非子撰《说难》《孤愤》、优美的《诗》三百篇,这些伟大作品,都是古代圣贤在最困难或受压迫时发奋图强写成的,都是在艰辛困苦的境况下创造出来的卓越史书及作品。所以,历史展示的正是人的幸与不幸、喜与悲、善与恶。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的命运,提出恳切的质问。这也是司马迁著述《史记》的一个重要动机。

  虽说历史是对人的命运的一种质问,但历史所记述的并非人以外的事物,而经常是人的内在。说得极端点,历史就是个人史;在历史里,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背负起一切命运、勇往直前、绝不畏缩、坚毅独立的人的形象。

  佛法里有“八万四千法藏是我身一人之日记文书”(《三世诸佛总勘文教相废立》,载《御书全集文白本》Ⅴ)这句话,其中的“八万四千”并非指一个具体的数目,而是代表庞大的数目。“八万四千法藏”是指释迦(前623-前543)一生里所讲述的所有经文。他说这庞大数量的经文,只不过是“我身一人之日记文书”,就是指所有的经文都是用来解释一个人的生命动态。事例虽然不同,但从这里也可以找到一个不为社会毁誉褒贬所影响,勇敢向自己命运挑战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总之,历史的潮流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中国唐代诗仙李白(701-762)曾在《春夜宴桃李园序》里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不仅是个人,所有民众都不应再沦为历史的配角。在纵的一面,我们应确立起自立的形象;在横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世界公民之间应该团结起来,并广泛地推广开来,使之成为一股声势浩大的浪潮。

  在这个飞跃的时代里,我们都是“地球号太空船”的乘客。从各个角度来看,世界都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现今,无论是中国历史或日本历史,都不容许我们脱离世界史的命运而独自求存。我认为在明暗交织的历史潮流里,为了使下一个世纪更充满希望,我们应该确立起以人为主角的历史观。人类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大家都是搭乘“地球号太空船”的世界公民,而全人类应本着这个观念团结互助。

  在复旦大学近80年的历史里,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学府,我祝愿贵校今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为中国、为世界培养出更多人才!

  我的讲话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