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就乌克兰危机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发出的声明(圣教新闻,2023年4月27日)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于2023年4月27日发表对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就乌克兰危机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发出的声明。于此刊载全文 。 |
乌克兰危机已进入了第二年。它不仅为该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也对全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使用核武器的恐慌。在世界要求早日解决此危机的强烈呼声中,由主要工业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峰会即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
G7峰会在广岛召开,让人想起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简称IPPNW)的共同创始人伯纳德·劳恩(Bernard Lown)的信念。1989年3月,当世界正迅速走向冷战的终结时,劳恩博士前来日本访问广岛。我们在东京会面时,他向我诉说了他在美国担任心脏科医生的工作时,驱使他投身和平事业的信念。
劳恩博士说道,身为一名医生,他的信念就是把人们从悲惨的死亡拯救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逐渐升华成废除核武器的决心,因为核武器可以导致全人类灭亡。他的研究伙伴──心血管研究专家叶夫根尼·恰佐夫(Yevgeny Chazov)也对此信念深有共鸣,二人跨越了冷战的鸿沟,共同创立IPPNW。两人在1980年12月进行的交流触发了这场新运动,比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于1985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1]的联合声明早了五年。
翌年的1986年6月,劳恩博士与恰佐夫博士前往广岛,探访了于1945年遭原子弹爆炸后仍因后遗症而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幸存者。隔天,他们出席一场研讨会,并发表联合演讲。该研讨会的主题“让我们共同生存,而非一起灭亡──我们现在必须做什么以防止核战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凝聚了医生们对守护他人生命最直接的感受,同时与广岛和长崎原爆幸存者的决心互相呼应──绝不让地球上的任何人再次经历核武器所引发的惨痛悲剧。
近年,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当各国似乎趋于闭关自守中,支撑着国际间公共卫生合作的是,“让我们共同生存,而非一起灭亡”之中的团结精神。
立足于此团结精神,我强烈呼吁各国,通过G7广岛峰会致力为这场带给世人灾难的乌克兰危机寻找解决的途径,并且就防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达成明确的协议。
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在惊恐中度过了十三天,而乌克兰危机却还在不断恶化,除了俄罗斯计划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也发生了在核电站附近展开袭击及电力供应被切断等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将核电站的每一次电力供应中断比喻为在掷骰子碰运气,并提出警言:“如果我们允许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地持续发生,那么总有一天我们的运气将耗竭。”[2]我们确实无法否认目前的事态所带来的灾难风险。
在危机发生一周年之际,今年2月联合国大会召开了一次紧急特别会议,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早日实现乌克兰的和平,并就战争对粮食安全和能源的破坏性影响等多种全球挑战,表示深切关注。在决议的执行段落中,其中一段呼吁:“立即停止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和对民用物体,包括住宅、学校和医院的任何蓄意袭击。”[3]为了防止平民百姓遭受更多苦难,这项呼吁必须获得各方遵守。
作为关键的第一步,所有相关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协商空间,以实现彻底停止敌对行动。在有关国家努力推进下使谈判取得进展的同时,我建议也邀请民间社会的代表,如在医院守护人们的生命与在学校培育未来主人翁的医生和教育工作者作为观察员参与协商。
劳恩博士曾描述IPPNW的活动说,医生们曾受过训练,不把人嵌入同一个模式,此背景让他们能抗拒这危险的倾向。他们也接受过培训,针对乍看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还呼吁人类跨越国家的差异,共同寻找通往和平之路,并将之称为“希望的处方”(prescription for hope)[4]。我相信,如劳恩博士所描述般,在推动终结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医生们所具备的素质,亦是在当前危机中能取得突破所需的条件。
今年3月,中俄首脑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双方呼吁停止一切促使局势紧张、战事延宕的举动,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5]这与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所通过的决议互相吻合。
G7广岛峰会也应当向世界展示一帖“希望的处方”,努力实现立即停止对民用设施的破坏,并拟定迈向停止敌对行动协商的具体方案。
在积极推动乌克兰危机早日解决之际,我敦促G7在广岛峰会上,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率先展开讨论。核武器的威慑及对使用核武器的恐惧此一直无法消除的危机,从未像现今如此持续不断。
近年,除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失效,美俄两国相继退出旨在维持参与国之间信赖的《开放天空条约》。伴随乌克兰危机的紧张局势升级,俄罗斯在2月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简称《新裁武条约》),美国也停止了与俄罗斯共享核武器数据。如果连《新裁武条约》也失效,这将导致从1972年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和第一次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上签署的临时协定以来,美俄两国为确保核武库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所架起的框架彻底瓦解。
自广岛与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以来,两个城市的原爆幸存者与众多民间社会团体携手,一直呼吁正视核武器的非人道性。在无核武器国持续努力促进外交斡旋,以及有核武器国的自我克制下,世界成功维持了七十七年不使用核武器的纪录。
如果国际舆论和使用核武器的禁忌意识失去了制约作用,那么基于“其他国家的核武器为危险、而自国的核武器为安全”的核威慑政策,将把全人类推向悬崖峭壁,随时可能万劫不复。
在此基础上,我于2022年1月,即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一个月倡议日本在2023年主办G7峰会时,举行关于降低核武器作用的高级别会议,以创造有利于确立全面不使用核武器原则的条件。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出抉择:一是允许《新裁武条约》失效,让这道基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简称NPT)裁军义务唯一残存的防线崩溃,助长核武库的继续扩大,让威胁加剧;一是将超过七十七年来不使用核武器的辉煌历史,凝聚为有核武器国之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相互承诺,并将此作为在崭新且更牢固的基础上努力重建NPT制度的核心。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我已发表两份公开声明[6]。在这两份声明中,我都提及五个有核武器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于2022年1月发表的联合声明,重申了“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原则,并呼吁将此声明作为降低核武器使用风险的基础。
而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发表的宣言中所表达的共识,其中也指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是不允许的。”[7]
G20成员国包括了有核武器国的五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印度,以及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依附核武器为安全政策的国家。该宣言具有深远意义,如今G20成员国正式达成共识,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明确表示“不允许”,脉动着2021年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简称TPNW)的精神。
在G20首脑宣言中还强调,“当今时代绝不能是战争时代”[8]。因此,从广岛向全世界有力地传达这两个信息至为重要。
当G7首脑重新审视核爆炸的实际后果及核时代的惨痛教训后,我敦促首脑们开始认真讨论,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进而将对核武器不被允许的共识,体现在改变政策上。
G7的起源可追溯至1975年在巴黎附近举行的朗布依埃峰会(Rambouillet Summit)。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六个国家的首脑出席了峰会。国际创价学会(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简称SGI)正是于这一年成立。我将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戸田城圣于十八年前作为遗训所发表的《禁止原子弹氢弹宣言》精神铭刻于心,当年走访了五个有核武器国,与各国的要人和有识之士进行对话,探讨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
结束五国访问后,我于同年11月9日在广岛发表演讲,强调了有核武器国亟须发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声明,并给予无核武器国消极的安全保证,即保证绝不对它们使用核武器。我敦促采取上述措施,作为实现废除核武器的最优先事项。我尤其关注当时即将于法国举行的六个主要国家的峰会,并进一步建议在广岛举行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作为迈向废除核武器的第一步。
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方案,是因为我坚信,如果首脑会议不脱离只顾本国利益与安全的束缚,转为担负起全人类命运,以消除核武器为宗旨,这首脑会议就等于毫无意义了。
我的信念至今未变,这也是我对即将举行的广岛峰会的期望。
人类曾不止一次处于核战争的边缘,尤以古巴导弹危机最为惊心动魄。如今,随着使用核武器的禁忌意识在有核武器国之间逐渐减弱,加上核裁军及核武库管理的框架濒临崩溃,强烈呼吁并建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一事,比起任何时代更是当务之急。
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安全保障到底是什么?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数周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大多数人感到不安全。其背后的原因是,人们觉得保证“在自由尊严中生活、免受贫困和绝望之苦的权利”[9]之安全感已逐渐削弱,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开始的数年前,已有超过85%的受访者有这种不安感。
无可否认,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加剧了不安的感觉。对人类安全保障表示关切的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UNDP特别报告书的前言中写道:“人类把世界变成了愈来愈不安全、不稳定的地方。”[10]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核武器的威胁,因它已牢牢地嵌入我们世界的结构之中。
与应对全球暖化所付出的努力相比,各国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由于气候危机的现实十分严峻,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涉及全人类的优先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每年都会举行会议,不断建立起全球共识和团结,以加强应对措施。
然而在核武器的问题上,尽管要求核裁军的呼声高涨,但有核武器国与依附核武器国却坚持主张其安全保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推进核裁军的条件还不成熟。
如果能以去年NPT审议大会被列入最后文件草案中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达成共识,这将为各国共同改革严峻的安全环境奠定基础。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转向一个与“让我们共同生存,而非一起灭亡”的精神互相符合的“共同安全保障”思维,而这正是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疫情方面时的合作精神。
确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正是一帖“希望的处方”。它可以作为连接NPT与TPNW的双轮车轴心,使我们加速迈向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
我们SGI一直与全球原爆幸存者、以IPPNW为母体成立的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及其他组织携手合作,为了通过并普及TPNW而不懈努力。作为民间社会的一员,我们也将致力于促进早日实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掀起变革时代的浪潮。
这一点令我想起劳恩博士回顾1989年的重大意义时说过的话。那一年柏林墙倒塌、美苏首脑宣布冷战结束。当年有来自东西方三千多名医生,聚集在广岛参加题为“广岛悲剧不容重演──决心永在”的IPPNW世界大会。劳恩博士说,这是值得庆祝的一年,因为它证明了乍看无力的民众力量确实地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正如“夜越深,黎明越近”这句话所示,冷战的结束,正是展示以不屈精神联结起来的人类会产生无穷力量的左证。
今天,世界政治形势严峻复杂,有人甚至称之为“新冷战”。我衷心希望,在广岛举行的G7峰会上能够进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提出一帖“希望的处方”。我强烈呼吁:现在正是时候!让我们再次发挥民众力量,改变历史的方向,开辟一条通往无核武器、无战争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