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print

风雨同舟共渡疫情危机(2020年11月18日刊登于《印度时报》)

  目前,2019冠状病毒病的确诊人数已超过5000万例,并在全球夺走了120万条宝贵的生命(截稿为止),令人深感关切。

  此次疫情不仅是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经济更是遭受严重打击,据说全球的赤贫人口因疫情而增加了约5亿。这是三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剧增。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让无数原本生活无忧的家庭猝然坠入了经济困境,我对他们深感同情。

  共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阿比吉特•V•班纳吉教授以及埃斯特•迪弗洛教授,在所合着的新书《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提及,穷人不仅过着风险更大的生活,即使遭遇同样一场灾难,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作者们强调我们不应把责任归咎于贫困的人们,而是应该去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

  佛法关注的是人类所面对的真正苦楚。出生于古印度皇室的释迦牟尼,年轻时享尽荣华富贵,养尊处优,有许多仆人侍奉。有一天,他跨出了皇宫大门,首次亲眼目睹人们遭受疾病与衰老所带来的痛苦。他更在路旁看见了一具尸体。

  这一切使年轻的王子感到非常震撼,令他深深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可避免生老病死之苦。让他更痛心的是,许多人都认为自己不会面对这些苦难,进而鄙视并避开身陷苦楚的人。

  在任何时代,这种思想都有可能蔓延。譬如,宿命论把贫穷与苦难视为个人的固定命运或其个人过失的结果,又或是以此来否认自己伤害了他人而逃避责任等等。就此,释迦牟尼的教导是:虽然生活中的种种苦难无可避免,然而我们对正在困境挣扎的人所付出的同情与关怀,将形成一个互相鼓励的网络,不断扩大安全感与希望。

  全世界被疫情冲击,面对极度压力以及陷入贫困的人数之多,史无前例。在这关键时刻,让我们付出更多关爱与慈悲,同情并理解他人所面对的痛苦,共同挑战与跨越这场危机。

分享此页内容

  • Facebook
  • X